到此,又一個疑問出現了,當時古城中的大部分人都跑到哪裏去了?堅持留在龐貝古城的人為何都死得這麼慘?

大部分考古學家認為,龐貝古城毀於維蘇威火山的大噴發。公元79年8月24日的中午時分,城內正常生活的居民聽到了維蘇威火山發出了巨吼。一瞬之間,熾熱的岩漿噴薄而出,濃濃黑煙,遮天蔽日,空氣中處處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硫磺味,火山灰砂毫不留情地撲向龐貝古城。僅僅數小時,14米厚的火山岩漿便將建築恢宏的古城埋沒在火山灰之中。

龐貝古城毀於火山的噴發,這已經成為考古學界的共識,隻是讓人產生爭議的是,古城真的毀於一瞬間嗎?

對此,很多學者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火山噴發會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前後經曆了八天八夜,生活在古城的居民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從容逃生。為此,有人認為,火山開始噴發時,岩漿、碎石、煙灰、水蒸汽一起噴上天空,半個小時之後,空氣中的粉塵、硫磺味道令人窒息。4小時之後,飄落到屋頂的火山灰太重,建築物開始紛紛崩塌,直到這時,城內居民才意識到災難的來臨,驚慌失措的人們逃出了城市。等到48小時之後,火山噴發物逐漸減少,逃生的人們以為災難已經過去,紛紛回到城市。但這時,災難才真正開始降臨,火山開始了第二次大噴發,灼熱的岩漿將城市毀於一旦,今日所見的屍骨殘骸多是由於這一次災難造成的。在第一次的襲擊中,城內的居民死亡人數很少,第二次是造成人們死亡的最終原因。

文明輝煌的龐貝古城,它是如何在火山大噴發之中變成了“化石城”的呢?

考古學家們認為,當時火山噴發之後,足足下了八天八夜的大雨,雨點落到灼熱的岩漿層上化為蒸汽,蒸汽再一遇冷凝成了水滴,聚合當時空氣中飄蕩的灰塵和落下的瓢潑大雨,山頂的灰渣最終形成了滔滔不絕的泥漿流。泥漿流便如水泥一樣,它流過的地方,幹燥後就像岩石一樣堅硬,積灰的城市便蓋上了一層硬殼,這就是地質學上所謂的“水熔岩”。

此外,既然火山將龐貝古城毀滅,為何鄰近的那不勒斯城未曾受到火山的威脅和覆滅?

眾所周知,意大利第四大城市那不勒斯擁有140萬的人口,占了那不勒斯灣一帶人口的2/3。從地圖上看,那不勒斯比龐貝古城更接近維蘇威火山,但從地理上看,那不勒斯的地勢高於龐貝古城。而且,維蘇威火山噴發時,風向是西北風,火山缺口在東北方向,所以那不勒斯幸免於難。

這一切都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的難解之謎。但是,不論這些難解之謎最終會有何解釋,又或者能不能揭開,都無礙於龐貝古城的輝煌,因為它給世人展現了它文明燦爛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