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獨石教堂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重要的國家,它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曆史,這個古老的國度留給人類最大的文化成就是神奇的獨石教堂。獨石教堂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50千米的拉利貝拉城,這座教堂建在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神奇的獨石教堂引起了學者們的興趣,這座獨石教堂有著怎樣獨特的地方呢?

首先,獨石教堂的作用。

人類是偉大的,人類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文明。遠古時期的人類,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憑著勤奮的勞動和出眾的智慧,創造了無數個奇跡。這些奇跡,在今天看來,仍然讓人驚歎。

獨石教堂就是一座讓人震驚的建築,它長期以來被隱藏在群山之間。從地麵看去,很難發現山坡中隱藏的建築物。隻有走進大山,才可以發現沉沒於地下的11座石頭構架的教堂。獨石教堂在1974年被考古學家偶然發現,距今荒廢近600餘年。據考證,此地原名羅哈,從11世紀到14世紀,羅哈是紮格王朝的首都,後來以國王的姓氏將城市改名為“拉利貝拉”。

拉利貝拉是紮格王朝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征調了5000名工匠,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鑿成了現在的獨石教堂。紮格王朝花費這麼久的時間和巨大的人力、物力來雕鑿這座獨石教堂,對此,專家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出於安全、隱蔽上的考慮,建造這樣一座獨立的石教堂是為了避免外族的入侵,起到一種防護的作用。另一種說法認為,出於宗教上的考慮,教堂必須同大地連成一體,建築根植於大地,上連天體,使人間和天堂上下連為一體,以便獲得上帝的庇佑。

其次,獨石教堂的建造法。

獨石教堂的建造方法,也是困擾人類的一大謎團。獨石教堂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群,周圍沒有民用建築和市鎮,那教徒們是靠什麼供養自己,他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完成了這一宏偉建築呢?

工匠建造教堂,首先選擇的應該是完整沒有裂縫的巨岩,除去表層的浮土和軟岩,還要往四周挖12~15米深的深溝,然後在巨岩內除留下窗體、大門等必要部位,接著將餘下部分鑿通,精雕細刻,最後成為一座建築恢宏的教堂。

從地形上看,獨石教堂的修建地處於火山凝灰岩地帶,這裏群山屏蔽,岩石色彩豔麗。在獨石教堂內,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石碑式的雕刻品,這些應該屬於紀念碑一類的石碑,高度達到了數十米,重達數百噸,這些石碑成為埃塞俄比亞古代文明的標誌性建築物。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當時的埃塞俄比亞人,他們已經掌握了壘砌法以及一些比較先進的建築技術,到了如今這個時代,技術已經失傳了。拉利貝拉采用原始的鑿岩造屋方法,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最後才造出了這一輝煌的獨石教堂。

第三,誰是獨石教堂的建造者呢?

有學者推斷,應該是黑色猶太人建造了這樣一個獨特的教堂。所謂黑色猶太人,指的是猶太人和埃塞俄比亞人的混血人種,他們自認為是公元前10世紀猶太國王所羅門和埃塞俄比亞女王示巴的私生子的後裔。但是,史學家們對他們的說法並不認可。史學家經過研究後認為,所謂的黑色猶太人,應是公元前8世紀,亞述國在同以色列王國交戰後,俘獲的大量猶太戰俘流落到埃塞俄比亞,他們與當地土著居民的混血後裔。

這支混血隊伍,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繁衍到上百萬人的規模,後來這些人大部分皈依基督教,當時的國王宣布他們屬於“所羅門血統”。而仍然堅持信仰猶太教的混血人則遭到大規模的屠殺淪為貴族的奴隸,殘餘部分則逃到北部的錫緬山隱居下來。

紮格王朝是當地土著人建立的王朝,他們與黑色猶太人有著不可調和的敵視立場,因此,紮格王朝對黑色猶太人是從來不會手軟的。在當時埃塞俄比亞極度缺乏勞動力的情形下,他們大規模地使用猶太奴隸。獨石教堂就出自這些黑色猶太人之手,他們被困在山林中,沒日沒夜地開鑿岩石,有些受不了苦役的黑色猶太人想逃走,不過山林下有軍隊駐紮,逃下山的黑色猶太人都被無情地處死,這些黑色猶太人在軍隊的淫威下,隻得繼續建造獨石教堂,這一建造就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後來獨石教堂竣工了,擁有“所羅門血統”的紹阿王朝取代了紮格王朝。紹阿王朝對待那些仍然堅持信仰猶太教的黑色猶太人,采取了更為嚴厲的製裁,他們稱呼黑色猶太人為“法拉沙人”(意為“外來戶”或者“逃亡者”),這些“頑固不化”的黑色猶太人隻剩下了五萬多人,他們被控製著,過著與世隔絕的原始生活。一直到20世紀的70年代,一位領頭人回到耶路撒冷,在他的號召下,黑色猶太人才開始了大規模的“大逃亡”,他們不畏萬難,向北方的蘇丹國遷徙。

那麼,究竟是不是黑色猶太人建造了獨石教堂呢?到現在為止,這一疑團仍然未解開。不論獨石教堂是什麼人所建造,這都不能淹沒這一建築的輝煌,以及否認獨石教堂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