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真的來過中國嗎?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是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當時,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遍布亞、非、歐三大洲,17歲的馬可·波羅曾經跟著父親和叔叔遊曆了很多國家,回到威尼斯後,他寫下了著名的遊記《馬可·波羅遊記》,書中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這本書的問世,引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促進了東西方的聯係與交流。但是,有人對馬可·波羅的行程產生了懷疑,當時許多阿拉伯商人都稱到過中國,但其實對中國並不了解,馬可·波羅是不是真的到過中國呢?
根據資料證實,《馬可·波羅遊記》是馬可·波羅在監獄中完成的。1275年到1291年,馬可·波羅一直以客卿的身份在元朝供職。回到威尼斯後,他因參與本邦威尼斯對熱那亞人的戰爭而被俘,在獄中由他口述、由同獄的比薩家魯思梯切諾筆錄,把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的見聞整理成書,這就是《馬可·波羅遊記》,也有人稱為《東方見聞錄》。到現在為止,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五六十種語言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流傳,當時的人們稱它為“世界一大奇書”。這本書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的情況,特別是第二卷對中國的描述最為詳細,像元朝初年中國的政治、戰爭、宮殿及禮儀,甚至中國很多城市繁華的景象都一一詳盡記述,引人入勝。
馬可·波羅在書中記錄了很多奇異的知識,為歐洲人打開了一扇了解東方的窗。比如,遊記中有一種能燃燒的“黑色石塊”(煤炭),使西方人大為驚奇。與此同時,他把這種從中國漢代就開始使用的燃料帶到了西方。有人說馬可·波羅創造了歐洲人心目中的亞洲。但因為書中有太多奇異的描寫,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就連馬可·波羅的朋友也勸他為了靈魂的安寧,應該刪掉一些離奇的描寫,即使它們是事實。
1829年,德國學者徐爾曼指出《馬可·波羅遊記》是一本冒充的遊記,事實上它是一本虛構的傳奇故事,而且他還對馬可·波羅究竟到沒到過中國產生了懷疑。徐爾曼覺得馬可·波羅最遠不過到達過大布哈裏亞境內(意大利人常到的遊曆之地)。最後,他對《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實性也產生了懷疑。他覺得,這本書是編者借馬可·波羅的名字寫的,編者說馬可·波羅侍奉元朝皇帝忽必烈17年之久,簡直就是荒唐的謊言。
他的觀點一提出,引發了很多學者的思考,大家投入到馬可·波羅到沒到過中國的深入研究中,大部分人認為馬可·波羅確實到過中國,隻是書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
還有很少一部分學者認為,馬可·波羅隻到過中都(北京),書中對中國各地的描述都是他在中都聽到的。
1965年,德國史學家福赫伯宣稱,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這是一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1982年4月14日,英國人克雷格·克魯納斯明確地指出:馬可·波羅隻到過中亞國家,他在那裏和從中國回來的波斯商人或土耳其商人一起聊過中國。他很有可能依據某些已經失傳的“導遊手冊”,添上一些口述的傳奇故事,寫成了《馬可·波羅遊記》。在闡述觀點的同時,克雷格也為這些觀點提供了證據:第一,中國所有的史書資料中,沒有關於馬可·波羅所說的他在中國任職17年的資料;第二,書中竟然沒有關於中國最具特色的茶文化和漢字的記述;第三,書中的很多統計資料很可疑,中國原本豐富多彩的景象在書中卻很朦朧,而且連最基本的蒙古皇帝的家譜也混淆了。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證據,書中出現的中國地名大部分都用的是波斯人的叫法。
這些證據讓人們不得不相信馬可·波羅沒有到過中國,但我國學者楊誌玖教授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國的《永樂大典》中對當時事件的記載與《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完全吻合,而且還可以從《永樂大典》中確認馬可·波羅一行人是在1291年離開中國的。楊誌玖教授的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外學者的推崇和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判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一個“極可靠的證據”。楊誌玖教授還針對克雷格·克魯納斯文章中提出的四個“論據”逐一分析,作出了極有力的反駁。不過,楊誌玖教授提出了《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述的一些錯誤和誇張之處,馬可·波羅並不是專職作家,也沒有接受過高深的教育,況且這本書是他在監獄中口述完成的,難免會有失誤和誇張之處。
看來,馬可·波羅來沒來過中國之所以會成為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是因為他在書中關於中國的錯誤及誇大描述所造成的,他究竟來沒來過中國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確留下了一部讓世界認識、了解東方的“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