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柯作品解讀
埃爾·格列柯(1541~1614),16~17世紀著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像一塊多棱鏡,曲折地反映了當時西班牙的社會現狀和沒落的貴族生活,著名的代表作有《脫掉基督的外衣》、《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托萊多風景》等。對此,有人這樣評價說:“格列柯做出的好的東西,沒有人能做得更好;他做出的壞的東西,也沒有人能做得更壞。”長久以來,西方的繪畫界除了對他的作品評價不一,格列柯的生平和性格也是人們猜測和爭議的話題。格列柯一直以一種極神秘的形象存在於人們心中,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作品又為什麼引起那麼多人褒貶不一的評價呢?
格列柯留下的資料中,並沒有具體說明出生年月,他大約於1541~1548年間出生於神秘的希臘克裏特島的伊拉克得翁,原名為特奧托科波洛斯。因為出生於希臘,所以之後被人稱為格列柯,是希臘人的意思。
至於格列柯的童年是如何在克裏特島度過的,我們並沒有找到可靠資料。之後,他來到意大利,進入著名畫師提香的工作室中,受到了大師級畫家托萊、米開朗基羅等的影響。一段時間後,他離開了意大利,遷居西班牙。有人說他在意大利待不下去了,想到西班牙去碰運氣;也有人說他當時打算自薦去修改米開朗基羅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由於他狂妄地說可以鏟掉原畫重新創作,遭到眾人憤怒的指責,所以被迫離開了意大利。
格列柯1577年到了西班牙之後,他先去了馬德裏,之後定居於一個叫托萊多的小城。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樣的小城安頓下來呢?我們找不到確切的資料。從現有的資料上來看,格列柯一到西班牙就成了一位有爭議的公眾人物。托萊多教堂委托他畫一幅聖畫,他便創作了《艾斯波利奧》,這幅作品一問世,便像落入水中的石子一樣激起一層層波瀾,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幅畫是格列柯隨手塗抹的,一文不值;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幅畫價值連城,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他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專門成立了評審委員會來鑒定畫作的價值。
當然,除了這幅畫外,他的作品仿佛隻要一問世就會引起一番爭論,使本來就神秘的格列柯的形象更加莫測。他的繪畫風格與當時崇尚的現實主義風格大相徑庭,他善於運用光線和色彩來表達主題,他筆下的所有人物都充滿著一種敏感、激動的氣質,甚至有些不安,震蕩、搖曳的光與色布滿了整個畫麵,使人覺得神秘而玄妙。而且,格列柯作品內容也是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到底畫的是什麼。如《托萊多風景》,看題目像是在畫風景,但他並沒有客觀地畫托萊多的景色,而是帶上自己的主觀感情畫他眼中的托萊多。整幅畫他運用了暗綠色的調子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電閃雷鳴的天空烏雲翻滾,天地接合讓人眩暈。還有他的作品《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羅》中,彼得和保羅的眼睛大而憂鬱,他們擺出一副疑問的姿態,像是在思索著什麼、詢問著什麼。這幅畫作的主題也像這兩個迷茫的人一樣成了一個永遠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