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後記*定北之戰(十)(1 / 3)

自司馬朗離開以後,司馬懿唯恐曹操怪罪,連累家門,遂巧言令色,迷惑曹操。在行軍途中,曹操因為連日的勞累,心神俱疲,頭疾之症發作,頭痛欲裂。

司馬懿知道時機不可失,若等曹操清醒過來,第一個清算的就是他。故司馬懿暗中買通了曹操親近的醫官,在其湯藥之中下了小劑量的慢性毒藥。

再加上連日行軍,魏國局勢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故曹操雖舊疾發作,但每日更加的勞累,更有司馬懿暗中作祟。曹操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於公元211年6月,曹操回師濮陽,連夜布置防線,可是曹操的身體再也支持不住了,於回軍濮陽五日之後,病情危重。

在病榻之上,曹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遂分批次的將自己身邊的文武群臣叫來。最先被叫來的是李儒,李儒來到以後,曹操將自己的長孫曹睿托付於他。一番叮囑之後,李儒帶走了曹魏的五千精銳,順流黃河而下,不知所蹤。

然後曹操又叫來毛階等近臣,將自己的家小親眷托付給了他們,並叫來自己的親眷,讓他們自己決定,如果願意隨他們北上的則全部北上,若不願意的,去留全隨他們。不管是回鄉,還是留在濮陽,均隨其意。

而曹操的三子曹植則帶領著曹家、夏侯家的一部分宗族親眷,護送曹操的三女曹寰北上,與劉辯聯姻,結秦晉之好,以保全這一脈的宗族血脈不斷絕。臨行前,他們與曹操依依惜別,情景好不淒涼。

待曹植臨行前,曹操給了曹植幾封勸降信,張遼等人隨他們曹魏南征北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曹操又怎麼忍心那些被劉辯俘虜的文武大臣就此喪命呢,故方有此節。

待曹植這一脈親族走後,曹操叫來曹熊、曹彰、曹真幾人,將自己身邊最精銳的一萬五千兵馬給了他們。讓他們或東去大海,或遠走西域,以防劉辯失信,害了曹植一眾。

最後待眾人均已離去之後,曹操方才將曹丕、司馬懿二人叫了進來,將自己的印綬,以及自己的府庫、武器,以及剩餘的七萬兵馬,全部留給了他。

預先,司馬懿早就已經與曹丕結成了攻守同盟,而司馬懿這一段時間,更是把持了魏王宮內外的禁軍,宮中遍布二人的眼線。故曹操的所有安排,全瞞不過二人的頭目。

當曹丕知道自己的幾個兄弟,均被曹操分了出去,各自有了去路,唯獨留下他坐鎮兗州一隅,這不是讓他在濮陽等死嗎。

惱羞成怒的曹丕再也顧不上什麼父子親情,綱常倫理了,與司馬懿密謀,於當日夜,弑父殺君。一代以“安天下為己任”、“願為征西曹侯”的一代梟雄(英雄),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上,反而殞命在了自己的親兒子手裏,也不知曹孟德泉下有知,是悲還是喜了。

公元211年十月初一,曹丕在濮陽稱帝,大分文武群臣,從其者,皆有封賞。以司馬懿為大丞相,執掌魏國軍政大事。

曹丕稱帝以後,尊漢相曹參為高祖,自曹參以後,曹家皆為公卿,以長其門楣。尊曹騰為太祖景皇帝,尊曹節為高祖宣皇帝,尊曹嵩為成祖惠皇帝,尊曹操為太宗武皇帝。故自曹家曹騰以下,至他,五代為皇。

而劉協、劉辯與孫權各方,在得知消息以後,不想弱了名頭,遂紛紛稱王稱帝。孫權在建業稱帝,尊春秋兵家先賢孫武、孫臏為自家之祖。尊父親為太祖武皇帝,尊兄長孫策為吳都君王。大封賞賜,自號大皇帝,改元黃興元年。

劉協在十二月初一,在襄陽稱王,號楚漢。尊兄長劉辯為晉王,廢除了自靈帝劉宏以後,所有的何進、董卓、李郭二賊立的偽帝王。以傳國玉璽的詔書,號稱天下正統,收攬了不少人心。

稱王之後,劉協改年號為“興武元年”,大赦天下。

而在長安的劉辯,在曹操六月份離開以後,有人在鄴城發現了有上古時期神獸“朱雀”的神像,全身由黃銅所鑄,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顯得金光燦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