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後記*滅吳之戰、李儒東行記(3 / 3)

可惜以孟獲為首的南蠻勢力,依舊盤踞在雲南、中南半島各地,一直騷擾地方,攻之則散,去之則聚。危害之重,讓劉協也大為頭痛。

且不說他們這裏了,隻說李儒,在其得知周瑜已經率部北上之時,他就已經預料到士家與百越人這一次算是徹底玩兒完了。

李儒當即不停留,找了個借口,領著曹操隻有九歲的嫡長孫曹睿,並三萬馬步弓兵,包括各種的工藝製作、經史典籍、以及各種專業的工匠,東渡大海。

李儒等人在夷洲簡略修整以後,並沒有繼續北上和東去,反而向南海海域進發,途經之地,更是發現了在嶺南之南的地方,居然有一處大島。

隻因此島距東、北兩方的大陸都不甚遠,西南麵有郡島陸地百十餘,居於真正意義上的天之涯、海之角,李儒為此島取名“海南”,意為此島位於大漢嶺南之南的南海之上。

在李儒到達此地以後,曹睿還問他為何至此,李儒當時是這樣回答的。

“殿下啊,如今二劉爭鋒,奪天下之勢,已不可逆轉。老臣今年已年近天命歲數,活不了幾年了。可是殿下你還年輕啊。

我等要想保存性命,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遠走海外,以此為家,畢生再不複回中原。

第二就是為大漢再度拓展海疆萬裏,施教化之道,收攬此地野民之心。待日後,再以此大功勳,返回中原,二劉到時不管誰掌天下,皆不會為難殿下也。”

曹睿聞言,大奇道:

“亞父,你又是如何知道,這大海之外個亦有陸地與島嶼呢?”

李儒微笑看了看他,轉身進入自己的住所之內,取出一本泛黃的圖冊,李儒將其緩緩攤開,供曹睿察看。

待曹睿近前,李儒劃了一下大漢的區域,及周邊地區,問曹睿道:

“殿下,你觀此圖如何?”

曹睿雖年僅九歲,可其出身皇家,幼來早慧,經李儒的那麼一比劃,早就看出此圖的不凡之處。再加上曹睿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早就知道此圖所畫不虛。遂連忙拉住李儒,問此圖的由來。

李儒道:

“此圖乃是早年臣從北方劉辯那裏弄來的,劉辯稱此圖為世界地圖。囊括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疆域,當時那位晉王殿下還提出了什麼‘地圓說’,‘萬有引力說’,‘日月軌道說’,還有什麼公轉自轉的。此圖就是那個時候流傳出來的。

當時臣也跟殿下一樣,認為晉王腦子有病,可是經過這幾年我們的親身經曆,或許那位殿下所言,也不一定都是假的吧。

反正是不管怎麼說,此地已經被我等占領,我們還是好好開發這片土地,待時機成熟之時,再伺機返回中原吧。”

也就是從此以後,李儒、曹睿,率領著這三萬精銳之師,南征北戰,逐漸征服了包括海南島、中南半島東部、以及東南群島的原住民。

局勢穩定以後,李儒讓軍中識字的官員,在此地講授各種學問,並積極的開展農桑之事,教化此地的原住民們先進的農桑知識,先進的文化禮儀,先進的製造工藝。為此地的發展,創下了無盡的功勳。

李儒到此地以後,又生存了十八年,一直將曹睿撫養成人,在曹睿心中,也把李儒當做了半個父親。在李儒死後,曹睿在此地為李儒修建了等身銅像。

他們在此地經營隻五年時光,群島之間,農桑大興,產量驚人,為以後的群島提供了物資基礎。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這裏發現了各種銅、鐵、金、銀、煤、黑油等各種礦藏。為以後的發展更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及至二十八年之後,曹睿已經37歲之時,中原正是劉延在位期間,曹睿率東南群島,向中原表示臣服。

劉延封賞李儒為二等宣化王,食實封於西涼,邑八百戶,由其長子襲其爵位。曹睿承襲薊城曹植的魏襄王之爵位。

自此天下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