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統以後,劉辯知道古往今來犯上作亂,起兵謀反的無非五類:
第一個就是來源於皇家,古來皇權、王權奪嫡是最驚險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動亂的。很多因為奪嫡失敗而起兵造反的何其多也。比如“玄武門之變”。“九子奪嫡”事件。
第二個就是權臣把持朝政,造成這樣全麵的無非有兩類,一個是皇帝太過無能,把所有的軍政大事全部交給了外人。還有一個就是因為製度的關係,導致了皇權的大大削弱,造成了權臣掌控朝堂的事情。
第三個就是武將起兵謀反,如果處理的不好掌控不住那個度的話。要麼是成為中唐以後的節度使之亂,要麼是像兩宋時期那般軟弱可欺,讓北方遊牧民族隨意欺淩之輩。
第四個或是因為皇帝或者是因為製度的關係。如果當一個皇帝實在太過於昏庸,導致朝中弄臣作亂,荼毒百姓,如果再好死不死的發生一些自然災害的話。那麼就會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再要麼就是因為製度的處理不到位,導致了土地兼並嚴重,土地全部被土豪地紳掌握,而百姓隻能淪為佃戶和賤民。
如果是太平時節,他們還能勉強糊口度日,如果遇到了那種天災人禍的年月,也是農民起義的爆發點。這也是曆朝曆代皆不滿三百年統治的原因。
第五個就是後宮幹政,後宮幹政有利也有弊端,如果處理的好的話,會出現像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後,康熙身邊的孝莊那般的賢後。
如果處理的不好,也會出現像呂後那樣的蛇蠍婦人,像慈禧那樣的禍國殃民之輩。
故縱觀天下禍亂之源,皆乃人治也,完全避免那是不可能的,劉辯也就隻能在法典與製度上下功夫了。
先是皇位繼承問題,劉辯規定,一切皇位繼承完全以嫡長子為主,先是以中宮皇後長子為首,無嫡長子,嫡次子繼位,以此類推。
若中宮無子嗣的話,則有東宮長子而下輪次繼承,東宮無子嗣則看西宮。
若三宮皆無子嗣者,可立其他嬪妃宮中賢長者為後繼之人。而除了中宮皇後嫡長子以外,其餘皇子全部貶謫到四方之地,隻有當他們或是治土有方,或者是有極大軍功之時,才可以封爵位。
而且還有規定,一律皇子到地方以後,不得泄露自己的身份,一切全部從底層幹起來,爵位也跟其他人一樣,一點點往上麵升。
若是故意泄露身份,借機歡飲作樂,收刮民脂民膏,霍亂百姓者,一律逐出皇族,或是並斬於市,從其亂者,重者剿滅家族,人頭落地,輕者流放。或是幽禁宮中,永世不得出宮。
而且為了防止某一任皇帝因為自己的喜好,或者是大臣、宦官、嬪妃等原因,從而冊立其他人為儲君者,可交由監察司先斬後奏職權,並斬這些建議皇帝改立儲君之人,而且無罪。
劉辯在退位以後,將此事秘囑於劉延,讓他口耳相傳,並交給監察司他的手詔,黃鉞銀斧,可為憑證,放在密室之內,非此者,絕不可開啟密室,由每任的監察司長,代代相傳。
至於朝堂之上,就比較難處理了,不僅要各部門分開權利,不可把持朝政,但是又不能因為相互製約而導致政令的不通達,有所延誤的事故。
劉辯結合古今所有的經典案例,經過了十幾年的探索和實驗,才徹底完成朝堂上的部署。
至於軍中,劉辯讓那些因功而封爵的武將,在天下平定之後,全部上交兵權,手底下隻能掌管三千人馬。
在劉雲在位期間,這些武將功臣的封地,大部分都已經被罷黜了,將他們的封地改成了田產,以幾千畝到幾百畝不等,而且這是永業田,不可私自增加或者是減少,朝堂之上也不能私自沒收。
隻有當武將功臣沒有了叔伯兄弟子嗣繼承爵位、田產者,再或者是犯了謀反或者是其他天怒人怨的罪責之時,朝堂才能夠沒收這些田產,罷免這些人的爵位。
這也避免了後來這些新貴世家土地兼並的隱患,而那些名臣之後,也是量才使用,對於那些紈固子弟,若不是做的太過分的話,他們家族願意養著他們,也隨他們的意。
再加上劉辯起事之後,多次限製世家的發展,大力的開展商業活動,這些商人也意識到了商業的利潤,紛紛投入其中。
除了朝中像鹽、鐵、糧食、兵器……等國家戰略物資不可由私人交易盈利之外,其他的全部交給私人經營,到了後來一些農民不願意吃地裏食了,也開始加入商業活動之中,增加了很多的個體戶經營模式。
奪嫡、權臣、武將、土地兼並等隱患消除以後,劉辯開始著手處理後宮事務。
一切的封賞和官職都定好了,這個方麵倒是沒什麼大的問題,主要的有兩點,一個是要保證皇室血脈的純潔性,一個是後宮幹政之事。
對於第一個問題,劉辯專門在宮中開設了一個內侍府的衙門,掌管著宮中的一切用度。還包括每天晚上皇帝在某個宮中就寢,就寢多長時間,臨幸了哪一位嬪妃或者是宮人,皆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