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律決定競爭:管好自己,永遠比別人快一步(3 / 3)

事實上,整個世界就像個競技場,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投入比賽中了,比學習成績、比工作成果、比事業成就、比家庭幸福……而成功的人總是那些不安於現狀的人。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人一旦取得了一點兒成就,就失去了自律自警的危機意識,滿足於自己的工作狀況,習慣於按照上司的安排埋頭工作,不想學習,也不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客觀的評價和適當的改進,認為自己按照上司的指令工作,縱然出現了失誤,也不關自己的事。事實上,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時間長了,這種行為就會使人產生惰性,失去創造的活力和新穎的思想。

但是,任何一個強者都會像鷹一樣不斷質疑自己和改進自己。

鷹的壽命長達70年,但它必須在40歲時作出一生中最重要、最困難的一個決定。這時,它的爪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又長又彎,幾乎碰到了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飛翔變得十分困難。老鷹隻有兩個選擇:等死或者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這時,老鷹會很努力地飛到山頂上,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這個過程需要150天。

在這150天裏,老鷹不停地用自己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喙全部脫落,然後靜靜等待新的喙長出來,再用新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拔掉。當新的指甲長出來之後,它會用爪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就這樣,150天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又可以飛翔了,可以重新麵對另一個充滿挑戰的30年。

質疑自己的工作是不安於現狀,是一種強烈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支撐我們創造輝煌。

當傑克·韋爾奇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走馬上任時,通用電氣看起來正是美國最強大的公司之一,它既沒有處於危機的劇痛之中,也沒有被不時折磨它的大公司的諸多弊病所困擾。

然而,韋爾奇一上任便指出:應該把通用電氣公司放在“全球性經濟環境”中來思考其未來,要為進入21世紀做好準備。在這裏,“全球性經濟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指的就是以日本企業為主的競爭。以他當時的話來說,就是“2000年後能否與國外公司競爭,是我們從現在起,每一天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韋爾奇進一步指出“在這個越來越小的世界上,勝者和敗者的界限日趨分明,在這裏,沒有‘還過得去’的企業的位置”。他覺察到他麵臨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考慮到這些,韋爾奇擔心通用電氣的競爭者將因此而變得強大起來,他希望這個公司變得更有競爭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韋爾奇感到他需要一個流暢的和進取的通用公司,這意味著當時的通用公司將被簡化為一個較小的卻反應靈活的公司。因此,韋爾奇采取了一係列行動,並取得了輝煌成就,從而成為當今全球經理人的偶像。

通用電氣在傑克·韋爾奇上任的時候已經是一家很傑出的公司了,但韋爾奇沒有滿足,而是在前進中不斷找到通用存在的問題,處理了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問題,促進了通用的良性發展。

惠普公司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普拉特說:“過去的輝煌隻屬於過去,而非將來。”未來學家托夫勒也曾經指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沒有什麼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險了。”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即“唯有憂患意識,才能永遠長存”,並說英特爾公司一直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讓對手永遠跟著我們”。張瑞敏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早已深入海爾每一個員工的內心深處。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理念賦予這些企業一種創新的緊迫感和敏銳性,使企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新能力。

IT業界流傳著韓國三星集團前總裁李健熙的一句名言:“除了妻兒,一切都要變。”這句話正是當年李健熙下定決心帶領三星集團勵精圖治、發憤改革的真實寫照。

1987年,李健熙從父親李秉喆手中接過三星集團這個大攤子,1993年開始重塑三星,並且提出“除了妻兒都要變”的口號。

當時,李健熙決心給“沉睡中的三星一劑猛藥,一個改革的信號彈”。於是,變革就從改變上下班時間開始,將原來的“朝九晚五”變成“朝七晚四”,20萬名員工都提前兩小時上班。進行這種大規模的變革會遇到很多阻力,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下不了這個決心,振興三星的日子就會遙不可及。

三星人從此意識到“改革開始了”,很多人從閑散的狀態中清醒過來,開始利用早下班的時間學習外語、培訓進修,他們付出的這些努力為日後三星集團擴展海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7年,韓國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很多韓國大企業紛紛破產倒閉,舉國上下損失慘重,三星集團也難免受到影響。麵臨重重危機,李健熙決心再次重整三星,他對員工們說:“為了公司,生命、財產甚至名譽都可以拋棄。”

李健熙擁有如此強烈的危機感與決心,在他的帶領下,三星集團製定了明確的戰略方向,堅定不移地執行戰略,變革在不斷推進,影響深遠。

直到2002年年底,三星集團已經躋身全球IT行業前20名。為了表明“一定要結果”,而不是簡單的“想要”,三星集團將上班時間提前兩個小時,20萬名員工的生活習慣從此改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健熙的變革決心之大。

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勇於改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巨大的突破。價值是一個變數,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價值很大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滿足現狀,明天你就會貶值,被一個又一個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可能做著看似卑微的工作,人們對你不屑一顧,而明天,你可能通過知識的不斷豐富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修養的升華讓世人刮目相看。在時代發展一日千裏的今天,隻有抱著不斷超越平庸、絕不安於現狀的心態,不斷實現自我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你才能不斷提升自己,成為職場中的常勝者。

國內一家知名企業的總裁說過,最危險的時候就是你沒有發現危險到來的時候。其實,每一個組織以及每一個人都可能隨時遭遇類似於“風暴”的不可控製事件,這些事件會毀掉一切,讓沒有準備的、安於現狀的人陷入絕境。

即使沒有狂風大浪,你所處的環境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安於現狀隻能是一廂情願的夢想,當你從夢中醒來時,會發現原來所擁有的一切都已經隨風而逝。因此,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主動變化,在“現狀”變化之前就做好準備,如果等“現狀”變化了再變化,一切都晚了。

可見,人應該在剛健勤勉的同時懷著一種如同身臨險境或即將麵臨困難的大敬畏意識。這種大敬畏、大憂患意識,使人在成功的時候清醒地看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今天的成功僅僅代表著今天,明天必須繼續前進。人生道路上應保持自律,多一分自警的意識,積極地反思自身的行為,努力尋求解決問題之道。

6.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長

在職場的淘汰賽中,不是淘汰自己,就是淘汰別人。

如果說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麼人生也是如此。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是不會等待你長大的,如果你不能積極成長、與時俱進,就隻能被社會淘汰,因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你不成長,就是不進則退。

某知名主持人在總結自己的過去時,認為自己最大的心得是,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是的,隻有成長的人才能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隻有成長的人,才能適應企業和組織的發展;隻有成長的人,才能保持清醒的危機意識;也隻有成長的人,才能總是勝任工作,才可能捧上金飯碗,擁有終身受雇力。

A和B大學畢業後,一起進入深圳的一家公司。由於缺乏經驗,兩人被安排從基層做起,先從搬運工做起,A每天很早起床,來到倉庫裏打掃倉庫,B每天都是踩著上班的最後一刻時間來到公司,並且上班的時候常常走神,心思神遊。

長此以往,B慢慢地覺得工作就是混日子,日子就是混工作。而A在工作中找到了激情,並且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他慢慢地開始研究一些管理中的技巧並且試圖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漸漸地,兩人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在年底的總結會上,A被授予先進員工,並且獲得了很豐厚的年終獎,而B還是普普通通、渾渾噩噩地混著日子。

危機是個人成長的信號,如果安於現狀,看不到自己所麵臨的競爭和危機,那麼你必定會被未來社會所淘汰。一個人應當讓自己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要學會和自己比賽,每天都要淘汰掉那個已經落後的自己。如果你不主動去淘汰自己、超越自己,那麼你必將被別人超越和淘汰。

社會是一個永不閉館的競技場,每天都在進行著淘汰賽,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別人淘汰。我們隻有主動出擊,每天進步一點點,抓住一切機會提高自己,才能夠逐漸強大,讓自己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否則,隻能像大熊貓那樣失掉競爭和生存的能力。

不可否定的是人都具有惰性。一旦環境穩定下來,隻要付出50%的精力就可以應付所做的工作,人們就會變得懶惰、不思進取。社會在飛速發展,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靠經驗吃飯的時代。任何人如果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前進,就會成為落伍者。世界上的人口在飛速增長,相應而來的是大量人才的出現。在一個團隊中,任何人都不是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失去一個人才,馬上可以在社會上找到同樣類型的人才補充進來。工作是什麼?工作就是自己生存的保障,衣食住行都要靠工作所獲得的薪水來維持。丟掉了工作,你就丟掉了一切,更不要說理想和事業。隻有具有了危機意識,你才能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一些成績,你才能督促自己在工作之餘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以前,古人提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說法。李自成由得天下到失天下的過程,為上麵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幾乎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深知這段曆史,都懂得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道理。可是生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的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了生存的危機與挑戰?這是值得每個人沉思的,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人生一世的確不容易,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風光一世,所以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要對自己有所提高,要有憂患意識。因為隻有有了憂患意識,才能有備無患,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有上進心、有進取心;過分享受與依賴安逸就會消磨掉一個人的鬥誌。那樣的話我們就會苟活一生、碌碌無為。換言之,也就是說隻有有了憂患意識,才能積極去拚搏奮鬥,人生才會絢麗多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