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言行決定習慣:管好言行,控製自我的言行習慣(1 / 3)

言行決定習慣,控製好一言一行就掌控了自己的習慣。習慣的力量巨大無窮,良好的習慣能輕鬆的超越自我,跨越艱難。謹言慎行,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

1.聰明的人用腦說話,智慧的人用心說話

謹言慎行不等於畏首畏尾。

“謹言慎行”是指一個人言行舉止小心謹慎,能夠時刻保持自律自警。從字麵上來看,給人的感覺與“畏首畏尾”有些相近。其實,這兩個詞有著天壤之別。一些人因過分小心謹慎、流於畏縮,我們可以說其“畏首畏尾”,這與“謹言慎行”的本意可謂背道而馳,隻能說他們矯枉過正。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也是引起各種禍端的理由。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很難收回,所謂覆水難收就是這個道理,況且多言取厭、輕言取侮、言多必失。所以,《曾子·修身》上說:“行欲先人,言欲後人。”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說話要經過深思熟慮,隻有這樣才不會流於胡言亂語招惹是非;做事要說做便做,不拖泥帶水,隻有這樣才能養成雷厲風行之性。

之所以要謹言慎行,是因為言語行為謹慎對於一個人立身、處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都是善於謹言慎行的人。也許你還不知道那些不經大腦的言行會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多少麻煩,而那些麻煩又會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留下一個怎樣的烙印。

張愛麗待人非常熱情,經常給朋友以熱情的幫助,可是周圍的人總是很討厭她。原來,張愛麗在交往中總是會違背言語交際的原則。因此,雖然她主觀願望很好,結果總是幫了忙還不惹人喜愛,事與願違。

實際上,熟人、朋友之間為增進感情而交際,說話“隨便”一點兒壓根沒有什麼。但是,這種“隨便”應該掌握好分寸,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度”。因為我們每個人心靈中都有自己最隱私的一麵。所以在交談的時候,我們應該顧及對方的自尊,以免讓他人陷入難堪的境地。

而張愛麗卻完全不考慮這些,她曾對一位很胖的女同事高聲說:“喲,你怎麼又長膘啦?你愛人淨弄什麼好的給你吃,把你喂得這麼肥啊?”

張愛麗本沒有一點兒的惡意,但是這些話語無疑激起了對方的厭惡,使對方從內心深處討厭她,不僅達不到親近的交友目的,而且還拉開了雙方的心理距離。

失去丈夫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一位好朋友剛剛死了丈夫,正處在守喪期間,張愛麗為了讓她不難過,便非常熱情地邀請她去看最新出的喜劇片。她笑嘻嘻地說:“裝什麼裝啊!這下子沒有人管你了,樂一樂。”這種自認為親近他人的說話方式無論如何都是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會無情地傷害對方。

我們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生活中往往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在行為上、物質上熱心地幫助了別人,但由於在特定場合下措辭不當,使對方的感激之情煙消雲散,甚至還產生了反感之情。毫無疑問,張愛麗就是這種人。

張愛麗的言行就是生活中正確說話的一麵鏡子,我們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引以為戒,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一定要能管住自己,不能想到什麼說什麼、想起什麼做什麼,這就是沒有自律的體現。一個自律的人能夠管住自己的言行是最基本的素養,那些口不擇言、做起事來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一定不是自律的人,也很難獲得成功。

尤其是在現代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如果我們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方式和對象,往往就會禍從口出。要知道,很少有人因為不會說話而後悔的。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你不說話,別人不會以為你是傻瓜。愚蠢的人用嘴說話,聰明的人用腦說話,智慧的人用心說話。

因此,謹言慎行乃君子之道,我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不是為它們付出代價。

2.謙虛好學,完善自己的影響力和人品

隻有謙虛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山原本高大,但處於地下,高大就顯示不出來,所以人們往往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對於人來說,雖然德行很高,但能自覺地不顯揚,這就是我們說的謙虛之美德。也就是說,謙虛是有才華而不自以為有,有很高的才能和品德卻不去自我表現。

任何人在潛意識裏都是爭強好勝的,自負是人的本性之一。喜歡表現自我本來是人的一種正常的欲望,但任何事物都是過猶則不及。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總愛過度表現自己的人,他們總喜歡指出別人這件事做得不合適,那件事做得過分,似乎他們什麼都行,對什麼都可以說出個所以然來。他們之所以擺出這樣一副“萬事通”的麵孔,就是唯恐被人輕視。這種自負其實恰好是自卑心理的曲折表現。本來,他們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隻能使他們更捉襟見肘、遭人厭惡。東漢末年的楊修就是這種人。

楊修以才思敏捷、穎悟過人而聞名於世,他在曹操的丞相府擔任主簿,為曹操掌管文書事務。

一次,北方來人向曹操進獻一盒精心製作的油酥,曹操開盒嚐了嚐,覺得味道很好,因此連說了兩聲“好”,隨即蓋上盒蓋,在盒上題寫了一個醒目的“合”字後便走開了。

曹操的侍從們湊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誰也不知曹操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決定請楊修來琢磨琢磨。楊修來後,思索了一會兒,便動手打開這盒油酥,一個老文書連忙說:“不要動,這可是丞相喜歡吃的呀。”楊修對大家說:“正是因為它味道好,丞相才讓我們一人一口分了吃的。”老文書不解地看著楊修,楊修淡然一笑說:“這盒蓋上的‘合’字不正明白地告訴我們‘一人一口’嗎?”後來曹操得知楊修猜中了他的心思,心中不禁頓生妒忌之意。

建安十九年春,曹操親率大軍進駐陝西陽平,與劉備爭奪漢中之地。劉軍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又逢連綿春雨,曹軍出戰不利。曹操見軍事上毫無進展,頗有退兵的意思。

這天,曹操獨自一人吃著飯,同時也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動。一個軍令官前來請示曹操,問當晚軍中用什麼口令。因為軍中規定每晚都要變換口令以備哨兵盤查來人。此時,曹操正用筷子夾著一塊雞肋骨,於是脫口而出:“雞肋。”軍令官聽後並沒有覺察出什麼奇怪。

消息傳到楊修耳朵裏,他便整理筆劄、行裝,做離開的準備。一個年輕的文書見狀後問道:“楊主簿,這天天要用的東西有什麼好收拾的?明天還不是要打開嗎?”

“不用了,小兄弟,我們馬上就可以回家了。”楊修詭秘地一笑說。

“什麼?要回家了?丞相要撤退,連點兒蛛絲馬跡也沒有呀?”小文書不解地看著楊修。楊修淡然一笑說:“有啊,隻是你沒有察覺到罷了。你看,丞相用‘雞肋’做軍中口令,‘雞肋’的含義不就是‘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嗎?丞相正是用它來比喻我軍現在的處境。憑我的直覺,丞相已考慮好撤軍了。”

消息又傳到夏侯惇那裏,夏侯惇聽了也覺得有理,便下令三軍整理行裝。當晚,曹操出來巡營時一見,大吃一驚,急令夏侯惇來查問,夏侯惇哪敢隱瞞,照實把楊修的猜度告訴了曹操。對楊修的過分機靈早已不快的曹操這下子抓到了把柄,立即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給殺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雖殺了楊修,但最終還是下令退離了漢中。然而,就楊修而言,他早晚必死無疑,因為他五次三番地恃才傲物,逞口舌之快,不知道收斂自己、節製自我表現欲,而把小聰明用在一些無用的小事上麵,又不顧忌上下尊卑,隨心所欲地言行。毫無疑問,正是因為他的不謹言慎行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不能表現自己,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自我表現一下,但一定不要太鋒芒畢露,可以用謙虛謹慎的行為來壓淡“表現”的棱角,這樣才算是兩全其美,既不灼傷自己,也不會招致別人的忌妒。

一個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謙虛的美德來裝飾,那就更值得敬佩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足夠的資本驕傲,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在某一方麵有很高的造詣,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他人趕上並超過。

虛懷若穀、虛心好學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益完善自己的影響力和人品。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然而他在晚年仍在不斷地學習、研究。

當有人問他:“您的學識已經非常具有影響力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他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小圓和一個大圓,對那個人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它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愛因斯坦一席話,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的確,隻有謙虛才能學得更多的知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懂得的一切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更不要說處處表現自己、好為人師了。

不論你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謙虛都會是你必要的特質。在你到達成功的頂峰之後,你會發現謙虛更重要,隻有謙虛的人才能得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