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態決定成敗:管好心情,遠離自設的心理陷阱(2 / 3)

人是一種情緒動物,隻要與人打交道就自然會有各種負麵情緒滋生,但假如任由惡劣情緒控製自己,人生將變得毫無樂趣。被憤怒控製,會因衝動鑄成大錯;被煩躁控製,會坐立不安、一事無成;被憂傷控製,會日漸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能夠恰當地掌握好情緒,那麼將在別人心目中留下“沉穩、可信賴”的形象,你的人生也必定會因此而受益匪淺。

總之,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增強自控能力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獲得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則之一。

4.保持頭腦冷靜,喜怒不形於色

能夠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

與人交往時,關鍵在於控製自己的感情,保持頭腦冷靜、自律自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這樣人們就無法從我們的言語、行為甚至臉部表情中窺測到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如果遇到問題就感情用事,開始發怒、生氣,不僅於事無補,反倒會讓你的處境越來越糟。想辦法去解決擺在麵前的問題,克製一時的衝動、謹言慎行,學會冷靜地思考、理性地判斷,才是真正有用的。

然而,有些人根本沒法控製自己的感情,他們一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怒氣衝天,或者一聽到高興的事情就笑逐顏開。如果他們能多關心別人,經常反思自我、自律自警,那麼一切都會變得更好。這種人可能更習慣讓理智控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讓心情控製了理智。

所以,能夠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而感情用事則是犯錯誤的開始。

下麵是一則關於巴頓將軍的故事。

巴頓是一個軍事天才、傳奇人物。然而,他那兩次衝動的“打耳光”事件卻讓他臭名遠揚,還把他辛辛苦苦贏得的美名一筆勾銷。

第一次發生在意大利,1943年8月,炎熱的午後,跟往常一樣,巴頓來到西西裏的撤退醫院看望傷員。一個帳篷裏住著10~15名的傷員,他跟戰士們聊著,前五六個都是打仗時掛了彩。巴頓問候了他們的傷勢,對他們的英勇表現給予了誇獎,並祝他們早日康複。

接著,巴頓走到一個發高燒的傷員前,沒說什麼就過去了。下一個傷員蜷縮在地上,渾身發抖,巴頓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是神經問題”,然後就哭了起來。原來,這位傷員患上了名叫“彈震神經症”的戰場疲勞症。

巴頓喊道:“你說什麼?”士兵答道:“是我的神經問題,我再也受不了炮彈的聲音了。”他還在哭。

巴頓大聲喊道:“你的神經問題?你是個懦夫!你這個膽小的兔仔子!”他給了士兵一記耳光,說,“閉上你的嘴,別他媽哭了。我不會讓其他受傷的勇敢士兵坐在這兒看你這個膽小鬼哭鼻子!”他又踹了士兵一腳,把他踹到另一個帳篷裏,致使他的頭盔襯墊都掉了。然後,他扭頭對傷員接收官吼道:“不要收留這個膽小鬼,他一點兒事都沒有,我可不允許醫院裏都是些沒膽打仗的兔仔子!”

然後,巴頓又轉向那個士兵,士兵正在大家的注視下哆哆嗦嗦地掙紮著站起來,巴頓對他說:“你給我滾回前線去,你可能會吃槍子兒、被打死,但你還是要去打仗。你要是不去,我就派人把你按到牆上,找行刑隊把你斃了!”他又說,“說真的,我應該親手把你斃了,你這個哭哭啼啼的懦夫!”邊說邊把手伸進槍套。走出帳篷時,他還一路上對傷員接收官喊道:“把那個膽小鬼給我送到前線去!”

第二次與第一次的情況差不多。一個士兵向他訴苦說得了“彈震神經症”,他用手套扇了士兵一耳光,罵道:“我不要那些勇敢的孩子們看到你嬌生慣養!”

因為不擅自製、感情用事,結果巴頓的工作受到影響,別人也不那麼尊敬他了。

假如你發現自己被一種突然爆發的感情、瘋狂或憤怒所控製,那就默默地在心底克製它,至少在你覺得這種情緒尚未消除之前不要講話。盡可能地保持麵色平和、神情自然、注意力集中,如此能幫助你養成處世冷靜的習慣。隻要你小心謹慎地掩飾你內心的憤怒,那麼你就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如果你動不動就生氣,那是因為你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你得找出這些問題解決它們,然後繼續前進。

或許你還不知道,其實,別的人或事並不能使我們憤怒,他們隻是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本來就有的憤怒。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這就像你切開一個檸檬然後拿起來擠,會擠出檸檬汁一樣。如果你把一個發怒的人“切開”,然後拿起來“擠”,擠出的肯定是憤怒。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心裏本來就沒有憤怒,是擠不出憤怒的。

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對自己負責,就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影響我們了,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5.嗔心無益,用愛和忍來消除

所謂的“不愛”就是憎惡。

在《說文解字》中,嗔的意思是盛氣,這就是說一個人不能戒嗔就會變得盛氣淩人,於人於己都不利。

嗔心似乎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種人性的弱點,就連剛剛出生的小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嗔心,例如他希望母親喂奶給他吃,稍不如他的意,他馬上就會拍手舞腳,大哭起來。可以說,人與生俱來皆有嗔心,而在人生的修行中能夠戒除自己的嗔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佛語雲:當愚癡的邪風吹來的時候,要抱緊智慧明理的磐石;當嗔怒的烈火熾盛的時候,應潑灑柔和忍耐的法水;當貪欲的洪流高漲的時候,需開啟喜合布施的閘門;當驕慢的高山隆起的時候,需運用謙虛尊重的巨鏟。一個人隻要通過自律來管住自己的壞脾氣、端正自己的態度,就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他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從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複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一旦有嗔心,大多會變得怒目猙獰、難以接觸,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但是不要以為不會“動怒”的人就沒有嗔心,有的人口蜜腹劍,這是隱藏的嗔心,這種嗔心雖然沒有外在的表現,卻也屬嗔心,對人同樣無益。

唐代宗時,權震當朝的宦官魚朝恩問藥山禪師:“《普門品》中說‘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刹鬼國’,請問什麼是黑風?”

禪師說:“黑風就是人的嗔心,人有嗔心就容易陷入魔道。”

魚朝恩問:“那何謂魚朝恩?”

禪師不客氣地直呼:“魚朝恩!你這個呆子,問這個問題做什麼?”魚朝恩聽了勃然變色,藥山禪師笑道:“這就是嗔心。”

魚朝恩因為不喜歡藥山禪師對自己嘲笑譏罵,嗔心馬上就生起,立刻就要發作。在現實中,破口相罵、舉拳相打都是由於嗔心所發。嗔心可以毀滅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例如愛情和婚姻。兩個人再恩愛,但是隻要嗔心一起,便會產生爭執,最後必定將愛情葬送,雙方都會因此承受嚴重的後果。

嗔心是人生最大的“病”,這病又是從何而來呢?星雲大師說:嗔心其實就是由“不愛”而生起。所謂的“不愛”就是憎惡。因為不愛被別人做事有不如自己的意之處、不愛別人勝過自己、不愛自己所愛的為別人奪去,所以產生了無盡的嗔心。嗔心給人帶來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人都有過直接的體會,每個人也都想戒掉自己的嗔心,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不懂得“愛”的人,很難真正消除嗔心。

有一個富豪總認為自己手下的人非常愚蠢,完全沒有可愛之處。兒女奴婢無論做什麼事,稍有不如他的意,他就怒火中燒。

因為他性情暴躁,家中財產雖多,可是人口卻總是不旺。他自己也知道嗔怒不好,一心想改,就在一塊小木牌上寫上“戒嗔怒”3字,掛在胸前警誡自己。一天晚上,他聽到家裏的仆人聚在一起議論:“我們的主人嗔心太大,不如隔壁劉先生仁愛慈和,所以時時都想離開他。”

“你們的膽子真大!”說完,他就拿下掛在胸前“戒嗔怒”的木牌打那個批評他的仆人,大怒道,“我現在已經很有修養了,把嗔心都已消除,你們還要說我不如人!”

這個人自認為胸口掛上一個“戒嗔怒”的牌子就沒有了嗔心,但他還是不愛聽別人說他的過失,不愛聽說別人比他好,更不覺得他人有可愛之處,所以嗔心還是沒有消除。

要想真正根治“嗔病”,隻需要記住兩個字:愛、忍。

人之所以會患嗔病,就是缺乏修養的功夫,一遇到不愛的逆境當前,一遇到什麼不順利的事情,會好像天地間的萬物都在嘲笑自己,一切都是可憎可厭的,恨不得一拳把世界粉碎。

其實人生中哪有那麼多的不順利?人需要懂得世間一切都是平等的,別人有對你不好的地方,但是同樣他們也曾給過你不少的好處,你應該去“愛”每一個給過你好處的人,忍讓每一個曾經給你帶來過災難的人,隻要有了這種忍的修養,嗔的大病就不易生起了。其實,世間一切不愛的事情、一切難以解決的問題,難道起嗔心就能解決嗎?肯定是不能的。嗔心隻會增加事態的嚴重性。所以,凡事都要仔細想想,不要無謂地嗔怒。就像佛說的那樣:“若以爭止爭,終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爭。”

6.不生氣,要爭氣

有和別人生氣的時間,真不如自己給自己爭口氣。

哲學家說,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仔細想想,這句話真是人生的真理。我們之所以會生氣,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犯下了錯誤。而生氣除了能讓自己不愉快,又能改變什麼呢?這難道不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我們與其為別人的錯誤而生氣,倒不如自己努力,給自己爭口氣實在。

道理很明白,但是很多人卻做不到。因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為別人而生氣,卻很少將問題歸結於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進步,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星雲大師說,生氣,生氣,現代人因為太容易生氣了,因此社會到處充滿了殺氣、火氣、怨氣、恨氣、怒氣,乃至穢氣、臭氣,真是到處烏煙瘴氣。雖然父母師長時常叫我們要爭氣,不要生氣,可是我們遇到挫折困苦的時候總是不能堅強忍耐,不懂得自我爭氣。

因此我們應該警醒,有和別人生氣的時間,真不如自己給自己爭口氣。

一位作家被邀請去一所大學做演講比賽的評委。參賽選手經過抽簽確定了演講的順序和主題之後,第一位選手表情很不滿地走上台去。“同學們,尊敬的評委們,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我領到這張紙以後,隻有幾分鍾時間做準備,在我之後的人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準備,這是不公平的!”

在眾人一片驚訝的表情下,他走下講台,衝出了大廳。這個學生的離開並沒有給比賽造成任何影響,比賽順利進行,有人在比賽中獲得了榮譽,有人則鍛煉了自己。

過了幾天之後,這位作家偶然遇到了那個生氣離開的男孩,就對他說:“你因為不公平而生氣、而離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隻要自己爭氣,那麼即便是不公平,你也能獲得成功?”

男孩聽了作家的話之後非常慚愧,但是他也從中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比較困難或者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當這些事情無可避免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生氣又有什麼用呢?隻有給自己爭氣才能擺脫困境、走向輝煌。

所謂爭氣,就是不因一時的失敗而泄氣,要能力圖上進;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氣,要能奮發圖強;不因一時的貧苦而壯士氣短,應該鼓舞精神,更加爭氣。當一個人受到挫折與委屈時,隻有自己努力爭氣,能以願心為動能,能夠化悲憤為力量,才有前途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