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荷葉曾經信誓旦旦地對我說:“如果我的工資還是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我就去創業。”
荷葉在那家公司奮鬥兩年,位置依舊不上不下很是尷尬,工資也始終是三千出頭。她常常嘲弄自己:“我還是培訓師呢,連自己都培訓不好。”
然後她辭職,把滿懷憤懣轉化為蓬勃的激情,咬著牙、擰著眉、揮舞著拳頭在這座城市東奔西跑,發誓要和夢想撞個滿懷,結果卻添了累累傷痕。她一次次被冷言拒絕,好不容易經朋友介紹,接了個半死不活的小項目還幹得毫無起色。最慘的是,她還把以前工作時攢下來的錢花光了。
她當初的淩雲壯誌比金融危機時的經濟泡沫還易破。
我問起她近況時,她隻是搖頭說:“我現在知道,工作都做不好,創業就是胡鬧。”
荷葉終於從叫囂回歸平靜,她說這真難得。
她又重新找起工作來,每天邊啃饅頭邊投簡曆,她申請了數百份工作,也得到十幾次麵試機會。她的生活,似乎隨著工作的塵埃落定逐漸歸於平淡。
她想要的轟轟烈烈呢?
初次創業失敗是正常的,但我也看到很多人堅持不懈,鬥誌不減,連續創業數次,公司終於有了起色,甚至發展得相當不錯。
第三次創業,成功概率最大。
荷葉的放棄,讓我覺得惋惜。我對她說:“你可以再試試,既然已經辭職,既然現在無牽無掛,你就應該趁著年輕再拚一把。”
荷葉卻變得理智,她鎮靜地搖搖頭說:“實力沒到之前,再創業也隻會失敗。”
我看到太多成功案例,一心想要幫她圓夢,於是不斷地對她說:“再來一次,你一定能成功,要有信心。”
她苦笑著問我:“你有過沒飯吃的日子嗎?”
我愕然:“沒有。”
她又問:“你有過因為太過於執著追夢而失去男友的故事嗎?”
我搖頭說沒有。
她繼續問:“你有向家裏借款十幾萬,最終將家中積蓄全部賠光的經曆嗎?”
我沒再說話。
我知道作為一個旁觀者,想讓她重整旗鼓隻是一廂情願。我隻能輕描淡寫地談論堅持,可她的隱痛我並不了解。
於是荷葉自然而然地到公司上了班。早晚打卡,朝九晚五,她的生活很平淡,讓人看不出她臉上的哀喜。
她似乎習慣了這些,日子越過越淡,比白水還無味。我以為她的理想快要幻滅了,可我也知道她再次單打獨鬥意味著什麼。女孩子創業,令人欽佩之餘,也讓人憐惜。她們的付出,絕不止我所看到的那些。
直覺告訴我,荷葉已經打消了創業的念頭,她安心工作,將來還會組建家庭,生養孩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過程中沒有變數,也沒有意外。
有次聊天,她告訴我,她這樣做,是想讓自己先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
我明白,很多人都這樣說,因為對他們來說,追夢雖然比生存更重要,但生存比追夢更緊迫。
他們需要的,不是拋棄夢想,而是暫時擱置,先向殘酷的現實低頭。
更何況,荷葉說,要創業,她還要再修煉幾年。
我怕她的雄心壯誌被消磨,可她不怕。她說:“我還不了解自己嗎?放心,時機到了,我分分鍾就能創業。”
果然,一年後,荷葉果斷辭職,嫻熟地轉身,這次她攜了支持她的男友,準備再幹一場。
她臉上的笑容不像第一次那麼僵澀,自信中透著迷人的雅致,她調侃說:“這是修煉得來,這叫氣質,懂嗎?”
我笑著說:“懂,太懂了。”
荷葉挽起袖子,一雙纖細白嫩的手被禍害得黝黑粗糙,我看了不住感歎:“你這是做了什麼啊,怎麼能這麼拚?”
荷葉笑著說:“做木匠。”
我相當吃驚,說:“你從來沒做過木工活啊。”
她說:“可我的手工木坊需要這門手藝。”
我恍然大悟,原來這跟她的創業有關。
可我看到木坊間裏幹淨整潔,怎麼看也不像會把細皮嫩肉搞得粗糙不堪。
她見我一臉困惑,就對我說:“你看到的是體驗店,邊角廢料找不到,基本材料都打磨拋光好,環境素雅森味濃厚,普通人當然喜歡。可在我後麵的工廠中,刨木的噪音,騰起的灰塵,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
她說:“這麼做是為了保證成品質量,出廠前的一些環節需要手動操作。我自己也常常刨啊、削啊、磨啊,跟支棱著毛邊的木頭耗在一起,時間長了,手就粗糙了。”
荷葉說得雲淡風輕,我倒為她捏一把汗,我問:“可你甘心這樣嗎?”
荷葉說:“當然甘心,這種苦不算什麼,和我不得不向現實妥協、打工賺錢時比,這樣的困境,不足以消耗創作的激情。”
我想起她朝九晚五時的頹廢狀態,我明白,那種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的夢想從未放棄,即使有過失敗。
太多的人鋒芒畢露,像最初的荷葉,張狂地辭職,一門心思妄圖實現夢想。可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境遇呢?資金夠嗎?團隊有嗎?經驗和知識充足嗎?
像我曾經作為旁觀者那樣犯過的錯誤,他們一個不落地在自己身上犯過一遍。
當然,他們比我承受更大的風險,因為他們是親曆者。
他們冒險借出家人朋友的錢,顫顫巍巍、四腳不穩就開始組建團隊開發項目,等拉到幾個人入夥,又發現項目漏洞百出、破敗不堪,根本無法開展。然後,項目停止,隨之,公司也成了爛攤子。
不想要賠錢的,當然會繼續做下去,直到眼睜睜地看著產品進入市場,可弱不禁風的公司終將一吹即倒,他們也終於無能為力了。
他們怨現實扼殺了夢想,可我分明看到的是他們底盤不穩就急於求成。
要活得異彩紛呈沒錯,要活得不甘人後也沒錯,要活得轟轟烈烈更沒錯。可著急,就錯了。
與其說必須先修煉自己,不如說我們應該切實一點,先用力活下去。
當我們連工作都找不到、連生存都成問題時,怎麼養活跟我們一起奮鬥的夥伴?怎麼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荷葉讓我明白,創業要有資本,創業之前要先立足,先生存下來,才有資格談夢想。否則,你的叫囂,隻不過是一個人的做作擺拍,永遠隻秀給自己看。
我還記得荷葉第一次創業失敗時,咬牙對自己說過的那六個字,那幾個字擲地有聲,她說:“先用力活下去。”
未來從不會拋棄孤獨的你
很早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隻有“孤獨”兩個字。那時候我寫作純屬自娛自樂,我把文章放在QQ空間裏,就好像全世界都能看到一樣,那叫一個激動。
但沒想到那篇簡單的文章竟引來好多人評論,他們紛紛問我:怎麼了?失戀了?還是寂寞了?
我很無語,寫這個主題就意味著我必須孤單寂寞冷嗎?而且,我在文章裏表達的心態都是積極向上的,明明是在謳歌孤獨,卻被當作是抒發自己內心空虛,這種誤會讓我感覺很不好。
我跟他們說:拜托,孤獨是一種很棒的狀態好嗎?
他們笑著說:沒覺得。
我據理力爭:比如寫作,畫畫,哪個不是在孤獨狀態下才能超常發揮?
他們又笑著說:你緊張什麼啊,我們戳到你心坎了吧?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很多人都把孤獨和寂寞歸於一類,他們甚至不用過腦子,就直接把孤獨扔進了貶義詞的筐裏。
現在倒是好些了,開始有人寫些勵誌短句告訴大家,人群中最優秀的那個,往往就是孤獨者。
嗯,這好像還真是給很多孤獨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過,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觀點,已經是很久以前了。那是在我的中學時期,當時我聽到有人說出這樣的話,頓覺三觀被顛覆,卻又對說出這句話的人肅然起敬。
那人是我跟著叔叔出去采訪時約見的一個厲害角色,他歲數不小了,精神卻很好。他宦遊多年,做過不少實事。
他和叔叔聊天,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原本我以為,官場中的人愛打官腔,說話應該是硬邦邦的,而且滴水不漏。
可他很自然地講起自己的經曆,那些挫敗而灰暗的經曆表露無遺。他講的時候雲淡風輕,但我明白,那是歲月把傷口覆蓋了,隻留下隱痛。可最傷他的,是他妻子的離世。
從他的話中,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對妻子深沉炙熱的愛。他曾經想要為了她放棄在京的事業,陪她回老家過她想要的安逸生活,也曾在她生病時不顧重要客人,急匆匆回去陪她打吊瓶。但就是這樣一個癡情的人,卻遭遇了飛來橫禍,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讓他的妻子短時間內像被抽淨了骨髓,變得虛弱不堪。
沒多久,她就離開了,他便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在單位,他是領導,極少有人肯和他掏心窩子,推心置腹。家裏冷灶涼床,無人相伴左右,他落寞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