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十三篇道章 〔王本十二章〕(1 / 1)

第十三篇道章 〔王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喜看紛繁的色彩會令人視力受損乃至失明,

五音令人耳聾, 愛聽喧鬧的音樂會令人聽力受損乃至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習嚐濃重的調味會使人味覺受損乃至敗壞,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沉湎於縱馬打獵會使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耽玩難得的財物會使人行為反常。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正因為這樣,有道之君養浩然之氣以充實自己的胸腹,

不追求感官的刺激與享樂,

故去彼取此。 故而,去除那些奢侈豪華而采取這節儉靜養的措施。

本章文字,王本與帛書句序不同,意思一致,故從王本。

有兩點需特別辨析一下。

其一,“五色令人目盲”,不是指一次目迷五色,而是多次重複,使人長期處於顏色紛亂的環境中,會傷害眼睛,甚至使人失明。“五音令人耳聾”雲雲,都是這個意思。而在當時,能長期觀五色、聽五音、嚐五味,尤其是沉湎於馳騁畋獵,耽玩於難得之貨者,非王公貴族及其子弟莫屬。所以,《老子》是針對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將這種告誡泛化,變成《老子》好像一般地反對藝術(五色、五音)與體育活動(畋獵),反對飲食文化(五味)與提高工藝質量(難得之貨),猶如柏拉圖要將詩人逐出理想國那樣的極端主張,這實在是冤哉枉也。

其二,“聖人為腹不為目”,帛書甲、乙本均作“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與《第四篇道章[王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的句式與內容都很一致,可作該章“聖人之治”為“聖人於治”的一個佐證,也為“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作了個形象的注解。

本篇德章要民貴身重死,不要為求生之厚而至死地。本章指出,統治者的求生之厚,也一樣會導致其“之死地”。求生之厚(生生)在本章中具體化了,說明了為什麼“生生”本身就是“動皆之死地”之原因,無論對“民”對“君”都一樣。君主的權勢使其更容易求生之厚,卻無法使其避免求生之厚帶來的“之死地”的後果。要避免“之死地”,隻有“為腹不為目”。由此可見老子思想比同時代或以後的人更為深刻,更為犀利。隻可惜他的深刻而尖銳的思想,兩千多年來被人有意無意地歪曲和誤讀了。

此外,從本篇的論述,可以看出《老子》區別“身”與“生”即“性”與“欲”的思路。喜“五色”與“目”都是與生俱來的,而《老子》以“目”指“性”,以喜“五色”代欲,因為“目”為依據,“欲”為派生;“目”為根本,“欲”為枝葉。故非天生者即為“天”,與生俱來又有利於生命的長期存在與正常發展的才稱為天性,與生俱來而可能對生命長期存在與正常發展造成損害的即為物欲。故而,在“為腹不為目”句中,“目”又指代物欲,而“腹”則指代天性。“為腹不為目”,即“為身不為生”、“為性不為欲”。這是《老子》的一個基本思想,在以後的篇章中將多次提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