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十五篇道章 [王本十三章](2 / 2)

下麵具體來分析這一章。

寵辱若驚;“寵”,《說文》:“尊居也”。“宀”表示居處,“”為聲符,但我覺得“”也兼會意,居龍之所,當然是尊居,故應為“亦聲”。《國語·楚語下》“寵神其祖”韋昭注:“寵,尊也。”引申為上對下,則為“(過分的)喜愛”。

“辱”,一般注家都注為“恥辱”義,其實應是謙辭。《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有何為非時而夜辱?”張純一校注:“辱,謂辱臨。”《儀禮·士相見禮》“者吾子辱使某見”胡培正義:“辱,謂辱臨也。”《禮記·禮運》:“出門拜君言之辱。”因此,此處“寵辱”即為“寵辱予”,表示“承蒙不以予(賜)寵為辱”的意思。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何下文隻談“寵”而不談“辱”。

“若驚”之“若”,相當於“是”(這樣,這個)。《論語·憲問》:“君子哉若人,尚德哉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本章之“若”,均同此義。

貴大患若身;直譯為:值得珍貴的是,有憂患意識就像有生命一樣。

以下具體解釋什麼叫“寵辱若驚”,什麼叫“貴大患若身”。“寵為下”雲雲,意思易解。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句話,曆來被斷章取義,將意思理解反了。其實,隻要與下文“貴為身”、“愛以身”雲雲聯係起來看,不難明白,這裏的“無身”,並非正麵的意思,因此,帛書乙本將“無”作了特別處理,寫為“無”,表示這個“無”用法與“無”異,與“無”構成的詞帶貶義。

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這句話王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與下句“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句式相同,句意也相似。但從帛書看,兩句句式有差別,顯示句意也有差別。“貴為身於為天下”與“貴以身為天下”意思是不同的。“為身”可理解為“對生命有所作為”,即今天所謂之“修身養性”,提高生命質量(而非“生活質量”),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正因為這樣的人對生命(自身的與推及他人的)有高標準的要求,看得比天下的功利更貴重,所以可將治理天下的重任托付給他。猶如《呂氏春秋·先己》篇所說:“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嗇其大寶。”

而“愛以身為天下”者(“以”為“其”義,“愛以身”即“愛其身”,此指既愛惜自己生命,又想於天下有作為的人),“女可以寄天下”,你可以依附於天下。《廣雅·釋詁四》:“寄,依也。”《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相比“貴為身於為天下”,這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但無論積極“為身”還是消極“愛以身”,都跳出了“以身殉天下”的功利話語怪圈,都是明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