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二十一篇德章 [王本五十八章](1 / 2)

第二十一篇德章 [王本五十八章]

其政閔閔, 邦國政治像在居喪期中似的懷憂謹慎,非樂無事,

其民屯屯; 人民反而聚集攏來;

其政察察, 而一邦的政治如果像屋頂一樣嚴嚴實實地遮蔽下方,擋風避雨,

其邦夬夬。 人民反而會跑散開去。

禍兮福之所倚, 災禍旁緊倚著幸福,

福兮禍之所伏, 幸福中埋伏著災禍,

孰知其極? 誰知道這之間是否有中道?

其無正, 政治是沒有絕對正確的方略的。

正複為奇, 在一定條件下,正道轉化為斜徑,

善複為妖, 能幹的變成了添亂的。

人之迷, 人們對這種現象的迷惑不解,

其日固久。 日子已經很久了。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正因為這樣,有道之君行為端方,辦事合法度、守規矩,但對違法

亂紀之人並不斷然舍棄;

廉而不劌, 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但也注意不傷害別人的感情;

直而不肆, 剛毅正直,寧折不彎,堅持原則,但又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

光而不燿。 正大光明,普施恩惠,但不炫耀。

“其政閔閔”,王本作“其政悶悶”,帛書甲本缺失,乙本“悶悶”作“”,字書未錄;傅本作“其政閔閔”,範本與之同。《第二十二篇[王本二十章]》,王本作“我獨悶悶”句,傅本作“我獨若閔閔”,帛書甲本作“我獨嗬”,乙本作“我獨閩閩嗬”,綜合來看,傅本作“閔”義勝。《說文》:“閔,吊者在門也。”從家有凶喪事,引申出憂慮寡歡義。“其政閔閔”,即執政者像遭遇喪事一樣地擔憂、謹慎、低調。先秦時代,邦國君主喪亡,容易引發內部奪權鬥爭,招致外邦入侵,故要特別地謹慎處事。如果平時的政務都能像國家居喪期那樣謹小慎微,非樂無事,就會形成“其民屯屯”的局麵。“屯屯”,王本作“淳淳”,傅、範本作“”,此從帛書乙本。“屯屯”,是聚集的意思,《廣雅·釋詁三》:“屯,聚也。”《楚辭·離騷》“屯餘車其千乘兮”,洪興祖補注引五臣雲:“屯,聚也。”正與下文“夬夬”反義相對。先秦時,各諸侯國都地廣人稀,而人口可以自由流動、遷徙,有道之君實行的是倍民之策,無道之君才行寡民之道,故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就是“人口眾多”。晏嬰曾向楚王誇耀齊國之強:“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淳淳”、“”,都是從民生民風民俗角度去理解,實際上,“其民屯屯”,在當時就是治國有道的最有說服力的指標,能直接說明問題,就用不著繞彎子去解釋。

“其政察察”,《說文》:“察,覆也。”“察”原意為屋頂。政治像屋頂一樣整個地把下麵地皮蓋住,確能遮風擋雨,但住在屋子裏的人,卻因為看不到天空,見不到太陽月亮,淡雲朗星,感覺拘束局限,還不時要從屋子裏走出來。“察察”與“閔閔”,是在“家門”的意義上反義相對的。家有喪事,乃是不幸,別人也很少上門,冷冷清清;但邦國的政治像遭遇喪事一樣謹慎低調,人民反而聚集攏來。屋上有頂,遮庇風雨,屋裏應該和和融融、熱氣騰騰;但邦國的政治如果像屋頂一樣把下麵蓋得嚴嚴實實,人民反而會跑散開去。“其邦夬夬”,王本作“其民缺缺”。“其民缺缺”,容易被理解為人民物質生活的匱乏,實際上,這裏是指邦國人口的減少,以示邦國的貧弱,故從甲本,作“其邦”。“其邦”,高明先生認為“邦”乃“民”之誤,是未深究其義。“夬,分訣也。”(《說文》)這裏引申為跑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