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篇道章 [王本三十四章]
道,泛兮其可左右也。 道,它可以廣泛地起到輔助的作用。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事業成功了,但不居功持有;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眾生命歸順它,但不作主人。
則恒無欲也, 於是,從它總是無意願的角度說,
可名於小; 可以從“小”的意義上來為其取名;
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從眾生命歸順而不作主人的角度說,
可名於大。 可以從“大”的意義上來為其取名。
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 正因為這樣,有道之君之所以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以其不為大也, 是他不把自己放在“大”的位子上,
故能成大。 故而能成就偉大事業。
本篇從帛書。王本義與帛書無甚大區別,但語序顛倒錯亂,不及帛書層次分明。茲將王本三十四章抄錄在下,請讀者自辨之: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據《高注》標點。)
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有譯為“大道廣泛流行,無所不到”(《陳注》);有譯為“大道像泛濫的河水一樣啊,它周流在左右”(《任譯》)。我認為,參照“嚴兮其若客”、“沌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曠兮其若穀”(《第十六篇道章[王本十五章]》),“猶兮其貴言也”(《第十九篇道章[王本十七章]》),“荒兮其未央哉”、“惚兮其若海”(《第二十二篇道章[王本二十章]》)等句式,應標點如上,而這句話的解釋,與所舉那些句子應有區別。“嚴”、“沌”、“混”、“曠”、“猶”、“荒”、“惚”等都是形容詞,“若客”、“若樸”、“若濁”、“若穀”、“貴言”、“未央”、“若海”等都是形容詞組。而本句中“左右”應作動詞解,則“泛”也可視作動詞或動詞性形容詞。
《說文》:“左,手相左助也”,“右,手口相助也”。《段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製‘佐’‘佑’為‘左’‘右’字。”按段玉裁的解釋,今人寫成“左”、“右”的,在古時(直至東漢《說文解字》問世時)寫作“”、“又”;古時寫作“左”、“右”的,今天寫作“佐”、“佑”,本義為幫助。故《尚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孔傳:“左右,助也。”《易·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穎達疏:“左右,助也。”“左右民”解為“幫助民眾”,體現了古代的政治理念。後來,專製思想占據主導話語地位,君主“左右民”為“幫助民眾”就變得不可理解了。於是“左右”有了“主宰”、“支配”的義項,而“左右”的本義卻被人淡忘了。在本章的語境中,“左右”應作“輔助”解最恰當,與下文“弗名有”、“弗為主”義相貫通。《禮記·祭統》:“乃祖莊叔左右成公”,“左右”正是輔助的意思。各注家均未見到這一點,除《郭說》外,又均對“左右”取“主宰”、“支配”義不能滿意,故把“左右”注如“前後左右”之“左右”,但這樣解,又與下文脫節。所以,對“左右”的正確理解,變成了本章的關鍵之處。
本篇德章說了物強之害處,本章則進一步論述了道隻可“左右”(提供幫助)而“弗為主”的性質。聖人“不為大”,是針對物強而言的。隻可“左右”而“弗為主”,就是對“柔弱”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