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血月 第一章 多事之秋[一](2 / 3)

轉眼,辟雍到了。

這是一座圓形的建築物,配以小橋樓台回廊亭榭,有環形水池,在花木的點綴下莊重典雅。這裏是大周王朝曆代王室貴族子弟學習的場所,藏書豐富。講學授課的人,不僅包括知識淵博之士,有時天子和王公大臣也親臨授業解惑。

車夫停下車。

早己等候的仲山甫拭了拭腦門上的汗,帶著幾位大臣迎上前來:“榮公,我還擔憂你被堵在府上岀不來了。”

姬雲下了車,淺淺一笑:“哎,我夫人說前門出不去,有後門。學子們的情況如何?”

一名大臣陪笑:“學子們聽說塚宰大人答應親臨辟雍講解革典納新,都興奮不已。”

姬雲看了一眼仲山甫:“宗伯大人,年輕人思想激進,隻可教育誘導不能隨意打壓。把附近的警戒都撤了吧。”

仲山甫點了點頭,對周圍負責警戒的武士們做了一個手勢。

武士們撤走後,仲山甫陪著姬雲往前走:“榮公,目前局勢變化莫測。朝中反對實施新政的守舊派大有人在。為防萬一,我把妻妾子女都送回樊國去了。您也要為家人作些必要的安排。”

姬雲笑了笑:“老兄,反對革新的人恨不得扒了我家的祖墳。在即將頒布新典的時候,我為家人留後路就等於露怯。自三年前大王命我主持革新,我想過很多條路,就是沒有想過後路。你明白嗎?”

仲山甫神色凝重:“明白了。”

一行人過了小橋,進入辟雍。

幾百名聚集在天壇上的貴族子弟見到姬雲等人,有的拍幾案鼓噪,有的扔食物果子。

幾名大臣趕忙維持秩序。

姬雲拖著仲山甫在一排擺著時令瓜果的幾案前坐下,撿起地上的一塊饃拍了拍,咬了一口嚼著,撕下一半遞給仲山甫:“嚐嚐,味道不錯。”

仲山甫接過饃,瞅著混亂的場麵:“我的四妾親手做的肉夾饃才真好吃。她走後我就不吃饃了。”

姬雲瞅著他:“改天上我家來,我夫人做的澇麵保你百吃不厭。”

場麵漸漸平靜下來。

仲山甫用饃叩了叩幾案,麵對眾人提高了語調:“你們這群敗家子,以後對付看不過眼的人,直接投矛拔劍,別隻會捏著娘娘腔調糟蹋糧食。看你們一個個穿金佩玉,道貌岸然,卻在大雅之地行匹夫穢行,難道不覺得有失體統嗎?”

學子們互望,不自覺地整衣扶冠。

仲山甫緩了緩語氣:“近日即將出台新政,謠言四起。王城中民眾紛紛聚眾抗議,導致百業荒廢。在非常時期,應爾等強烈要求,塚宰大人今日親自岀麵來與你們進行交流。希望諸位多些理智,少些衝動。這樣才能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短暫的沉默後,一名學子道:“我等強烈要求終止流放芮伯,絞殺衛巫,廢止專製新政。”

姬雲笑了笑:“姬良夫任芮國國君期間治國有方,因此被大王宣詔,成為王室卿士,為江山社稷效力。但姬良夫墨守成規,數次阻礙革新,故被削爵奪祿流放。此關乎朝廷人事任免,不在泛泛交流之列。爾等出於什麼緣由,要求絞殺衛巫呢?”

一名學子道:“那個邪惡的紅衣女巫裝神弄鬼,在大王麵前搬弄是非,監視構陷忠良,讓大眾不敢議論王室變故舉措,罪惡昭著,死有餘辜。”

姬雲噓了一口氣:“自古尊神敬鬼、祭天祀地乃是天道,否則還要宗廟、祭壇、祠堂幹什麼?衛巫是大王親自從衛國請來詮釋古籍方物的尊客,並不幹預朝政。說她監視構陷忠良,純屬臆度。倘大眾不敢議論革新,這滿城的抗議聲哪來的?別說王城中成千上萬的民眾,就是滿朝文武,見過衛巫尊容的也廖廖無幾。從來都說紅顏禍水,誣蔑衛巫不就是為了抹黑大王嗎?隨便說一句,也有人說我夫人是女巫,說她睡覺時會變成一隻黑貓。害得我天天跟她同榻共枕,都得把她抱在懷裏,怕一不小心夫人沒了,被窩裏鑽出一隻貓來。”

眾人哄笑,氣氛活躍起來。

仲山甫剝開一個橘子遞給姬雲,對眾人做了一個手勢:“提到廢止新政,無非是有傳言說大王要把天下山林水澤收歸王室所有,實行專利,任何人要狩獵漁獵都得納稅賦貢。平日裏眾人張口閉口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麼一提到繳納賦稅,就都不樂意了?究竟為何要實行專利?為了讓諸位明辨是非,還是讓塚宰大人透徹地講講。”

眾人洗耳恭聽。

姬雲吃了幾瓣橘子,娓娓而談:“縱觀曆史,在我大周王朝之前,經曆過夏和商兩朝。因商朝動蕩,先後五次遷徙才定都於殷,故稱為殷商。夏朝時期,第九任帝姒泄為了鞏固疆土,防禦外敵入侵,開創了諸侯分封製。這個製度曆經夏商兩朝,一直延續到大周王朝創建。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夏商兩朝實行帝製,皆不是毀於外敵入侵,卻毀於諸侯背叛。先王文王曾是商帝辛冊封的一方諸侯。就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他執義旗聯合四方諸侯,挺進中原,中途駕崩。後來先王武王帶領諸侯繼續征伐帝辛,推翻了商朝,創建了大周王朝。開創之初,先王武王自認功德不及夏商先賢,故不行帝道,改稱王道。但依然實行分封。”他拭了拭手,“大周王朝分封諸侯從三個方麵考量,一是按血緣分封同姓貴族,我與在座的諸君就這樣成了諸姬諸侯的世襲後裔。二是分封異姓有功之臣,警如諸薑諸侯。三是分封夏商貴族後裔,這是遵從自上古滅國不滅祀的文明法則。因此諸姒、諸媯、諸子、諸嬴等諸侯獲得了分封。而蠻夷、狄戎、犬戎、薑戎和鬼方等長期與夏商周三朝為敵的異族被排斥在外。諸侯分封分為一等公爵、二等侯爵、三等伯爵、四等子爵、五等男爵和六等附庸幾個級別,按等級決定采邑的範圍大小,以及軍隊的建製等。在此基礎上王室遣派專人前往各諸侯國監國,督促各諸侯國按期向王室朝貢,征戰時各諸侯國的軍隊聽候王室調遣。因為大周王朝創建時中原一帶有成千上萬殷商遺民,為了鞏固政權,開始分封時姬姓諸侯眾多。”他調整了一下思維,“王室的封地以豐鎬二京為王城,稱為天下諸侯的宗主之地,所以稱為宗周。從王城起始以東至中原洛邑的千裏之地,稱為王畿。為了便於管理諸侯和屯軍,王室在洛邑又築了陪都,稱成周。這樣王室直接指揮下的天子六師常駐王城,稱為西六師。另有八個師常駐洛邑,稱為東八師。還有八個師駐防王畿一線,因當時設置這八個師是為了管理殷商遺民,因此習慣上稱為殷八師。王畿之外,就是諸姬諸侯的封國,再外是有功臣子的封國,最外圍是逐年征服歸順的異族的封國。並且東南西北都挑選出有實力的諸侯國的國君充任方伯,替王室管理周邊的諸侯國。疆域突然遭到外敵入侵時,方伯可以召集各諸侯國的軍隊,代替天子岀征禦敵。如此一來,王畿受到了眾諸侯國的環形拱衛。為了更有效地維護王室的長治久安,王室禁止同姓諸侯通婚,鼓勵異姓諸侯聯姻。這樣做是為了通過姻緣,讓諸侯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樣忠於王室,共攘外敵。”他抬頭看了看天空中流動的白雲,“為了協助天子管理諸侯,王室創立了三公六聊五官製度。三公即大師、大傅、大保,幾百年來基本上由虢國、周國、召國三國國君效命王室。曆代虢公、周公和召公對王室所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六卿分塚宰、宗伯、太史、太祝、太士、太卜,五官為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六卿五官通常由曆代天子在諸侯國的世襲國君中選拔,宣詔入王室各司其職,帶領各部門同僚兢兢業業為王室效命。諸位的令尊應有不少和我是同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