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傳 泗州城的末日 第一百三十九回 削職為民(2 / 2)

戚傑對邵陛千恩萬謝一番,邵陛於是告辭,準備動身前往泗州。

再來說說泗州城的常三省,他將彈劾奏疏呈上去以後,心中的憤懣終於得到了一些釋放。十多天以後,他就發現周圍人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先是知州陳永直大人在他麵前歎氣道:“我們這是在與張首輔鬥啊,估計一點浪花還沒有激起來,我們頭上的烏紗帽就掉了!”

常三省笑道:“陳大人,你怕了,後悔當初在奏疏上簽名了吧?”

陳知州搖了搖頭,苦笑道:“並非全是!隻是感覺常大人你這是拿雞蛋去碰石頭,不值得!”

常三省憤然道:“看著家鄉父老受難,我當那官又有何意思?我常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即便丟了官,也要為這裏受苦受難的百姓發出最後一聲呐喊!”

陳知州反問道:“你這口氣出了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反而要誤了自己大好前程!”

陳知州走後,又有不少人前來登門拜訪,甚至鳳陽府知府大人也來了,他們好像是受到了什麼人指使似的,都是一改往常的態度,出言相勸他不要與河督潘季馴大人為敵。常三省有些煩了,於是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客廳,此對聯上下副為:“寧為天下蒼生說人話,不為帝王將相唱讚歌”,橫批為“相勸勿言”。

再有說客前來,三省便將客人領進來,在對聯下的桌子旁坐下。客人見了這幅對聯,知道相勸已屬白費口舌,於是隻好閑聊幾句,便起身告辭。

巡按禦史邵陛到了泗州,他在泗州各地巡查一番後,也前來拜訪常三省。見客廳懸掛著很醒目的對聯,邵陛會意地笑了笑道:“常大人真是位好官啊,一心為民請命,可敬可歎!不過,朝廷要從大局出發,難免要損害一些地方利益,形勢對你不利,還請常大人做好思想準備,好自為之吧!”

三省道:“先賢有言,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官員,不能坐視百姓的疾苦不管!即便不能改變現狀,也要盡自己的本分將民聲反饋給朝廷!”

邵陛大人走後,常四爺向三省舉起了大拇指,稱讚道:“好侄兒有骨氣,好樣的!”

常老夫人卻埋怨道:“省兒年輕氣盛,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來!老爺你應該勸阻他意氣用事才對,豈能火上澆油?”

三省解圍道:“伯母,莫要擔心,侄兒我自有分寸!”

卻說巡按禦史邵陛在泗州巡視十多天後,就回了京城,將所見所聞寫成了奏疏呈了上去。遠在泗州城的常三省滿懷期待,希望朝廷能對泗州采取一些挽救行動。不料等來等去,卻等個透心涼,欽差大臣沒有帶來任何好消息而是一紙撤職令,將常三省削職為民,理由是他在未經朝廷批準的情況下擅離職守從湖廣回到泗州,並且偏信奸徒,危言聳聽,製造泗州一帶混亂”!

好家夥,所有的屎尿罐子都扣到他頭上了,常三省成為泗州動亂的製造者!常三省頓時傻了,想不到當初自己憤然上書,對朝廷滿懷期待,現在竟然以這樣可笑的形式結束!唉,這世上還有沒有天理啊,這樣昏庸的朝廷,那狗屁官不做也罷!

三省坐在門前的樹下發呆,老夫人見狀也唉聲歎氣起來,責備四爺道:“老爺啊,我說你什麼好呢!三省年輕氣盛,容易意氣用事,你該勸阻他才對!而你做了什麼呢,不但沒有規勸他,反而慫恿他做那些出格的事情來!現在出大事了,省兒前程盡毀,他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去過!”

四爺心裏也很難過,他懊惱著捶打自己的頭顱,心中思忖道:省兒娘被洪水淹死,他爹爹為了替我丟了性命,現在省兒又丟了官職,這都是老夫我造成的過錯啊!若不是二女兒、二女婿原因,泗州怎會遭此劫難,老夫我又怎會在鄉鄰麵前抬不起頭來?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過錯啊,當初不該心存善念成全二女兒青音的親事啊!

眾人正灰心散氣的時候,大女婿戚昂夫婦過來了,說老家招賢裏的宅院已經建好,過來請四爺老夫妻倆同往居住。他們聽到三省的遭遇後也很震驚,戚昂道:“小弟,你今後有何打算?不然,也搬去與我們同住算了!”

三省卻堅持說要回華家溝老家定居,大姐青素勸道:“老家地勢過於低窪,很容易受淹,何苦守著那樣的地方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呢?”

三省道:“華家溝是我們常家的根基,常家祖祖輩輩的兒女們都是在那裏長大,我不能忘本啊!我打算將家中老宅修繕一下,隔些時日就搬回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