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心中沒有愛的時候,自然會被名韁利鎖所羈絆,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追求利益的人看來,自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樣,你就為自己畫下了人生的囹圄,限製了事業的格局。
我在《聖經》裏看到這樣的一段話: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我認為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隻有心中有愛的人,才能夠體會到真理,因為真理之中必包含善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時時處處都謙讓別人,以寬容來對待別人,不計較自己的利益,這樣沒有止息的奉獻才是人生的大乘境界,與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倒駕慈航”的法門實際是相似的。
說個題外話,僧人看《聖經》,算不算離經叛道?其實佛教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佛教的“圓融”,善於兼容並包。好的就要學習,不好的就要揚棄,這才是修行人應該抱有的態度。
如果從現在開始,你願意開始相信“愛”的力量,那麼我們不妨來做一個遊戲。
你隨意從身邊找一位同修,握著對方的手,看著他兩分鍾,凝神、想象,在這兩分鍾內靜觀他身上所有的特質,觀想你把對自己的愛同時全部投射在他的身上。然後含情脈脈地跟他說:“我愛你。”要嚴肅,要發自內心,真正展現出你內在的愛,不要冷漠,不要拘束。用心地看著對方,在凝視的過程中要用對待親情、友情、愛情的心來體悟。當你心中坦蕩,能夠毫無私情地看著對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眼睛都很美,如水一樣地清澈、澄明。好,最後說“我愛你”,就是這樣。大家做得很好,給自己一點掌聲好嗎?
這個遊戲我也曾經參加過,老師叫我們相互拉著手,盯著對方的眼睛看10分鍾。以前我們很少這麼認真地去注意別人的眼神。如果你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能夠一直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便永遠也不會忘記跟他的談話,對方也會感受到你對他的真誠。真的,否則你跟他的交流將很快在他的記憶當中消失。
心中有愛,甜美、從容、安詳、自在的狀態自然會顯現在你的麵相上,展現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你內心豐足、歡喜,因此你看到的每一個人也都會是最親切、最和藹、最友善的,這就是內心映像的投射。
我們付出多少,才有可能得到多少。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員工不願意跟你合作,家裏人總是給你製造麻煩,你的客戶留不住的時候,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自己。在付出的時候,我們不要對別人有所要求,最好是把所有得到的東西看作是一種額外的恩賜,這樣,心態才會平和和喜樂。
寬容
——打開心量,一切無礙
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打開心量。
而大多數人心的格局太小了,太注重人我、有無、多少、貧富的分別。目之所及,隻停留在眼前,僅僅關注眼前與你有關的事物。並且往往我們所關注的,都是與我們有功利聯係的事物。眼前鮮花萬朵,對於一個隻在乎功利的人而言,是視而不見的;即便看見了眼前的鮮花,他所想到的也不過是能夠販賣多少錢而已,這樣的心量,想想真是大煞風景啊。
我們的心所站的高度太低,自然,所能夠看到的東西也就十分有限了。
《莊子·逍遙遊》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