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六章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下)(1 / 3)

自信

——腹有詩書氣自華

既然談到了“自信”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這個問題。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經濟大蕭條的時期,有個小男孩尋找一份工作。但是每個應聘的地方都排著很長的隊。有天他六點就到某公司招聘處。但盡管他去得那麼早,那裏還是已經排了20多米長。他靈機一動,就寫了一張紙條,交給負責招聘的小姐。她看到紙條之後微微一笑。最後這個男孩子被錄用了,而且隻錄用了他一個人。原來他在紙條上寫道:我排在第四十二位,在你沒有見到我之前,千萬不要決定錄用任何人。正是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終於真的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我們的心量總是不夠開闊。我經常打一個比方:當你的內心是一堆柴火,一點就會燃燒起來;當你的內心當中是一潭淨水,火自然就燒不起來了。這個世間客觀的苦惱本來就有那麼多: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如果你還不趕緊把自己的心修成水,那如何還能求得清淨,求得幸福呢?

你如果是一個億萬富翁,我罵你是窮光蛋,你會有感覺嗎?不會。但你如果真的是個窮光蛋,衣衫襤褸,如果有個人罵你是窮光蛋,你就會發怒,會跳起來。但是生氣與否真的就在於你實際擁有財富的多寡嗎?如果是這樣,在古代,孔子、老子、濟公和尚,不都應該要自卑了?所以,真正使你的內心感到豐足的還是自信。

孔子稱讚顏回說“一簞食,一瓢漿”,而不改其誌,這才是內心豐足的表現啊。

從前人們總是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胸中有了知識,即使沒有錦衣華服,也自然會有不凡的氣度。很可惜,這一點,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理解了。說起諸葛亮的時候,人們總是以蜀相的身份衡量他,說他相當於總理之類的,但卻不知道他一生勤儉,始終以“南陽野人”自居,始終懷念自己本是布衣,“躬耕於南陽”的美好時光。

現在很多人一味追求名利,以為有了名利自信自然就來了,這是不可能的。名利就像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無異於自戕。秦相李斯一度把名位看得非常重,為了獲得名位,甚至不惜揮戈他向,殺戮同門;但是當他真的坐上了秦相的位置,犯事將要被腰斬的時候,他才追問自己的內心,發出了:“牽犬東門,複可得乎!”的感歎。難道一定要落到這種連生命都不保的時候才去回想自己白衣卿相時的單純嗎?還不如適時修煉自己的內心,使它盡快變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我曾經收到一張名片,是個香港人的,名片印一頁還不夠,再加一頁,前麵一大排,後麵一大排,其實實質性的頭銜就那麼兩到三個。我就想,我如果要把所有的頭銜全部算上,也可以印兩頁,可是這有生命意義嗎?你沒學問就是沒學問,不懂就是不懂,為什麼一定要去裝呢?當我們內心沒有足夠的內涵時,於是總是希望用外在的東西來襯托自己。

所以人生當中要想得到幸福,首先要做的就是豐富你的思想,打開你的格局,讓自己從更高遠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千萬不要再執著於這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了。

願力

——昭朗萬有的福澤之源

我曾經在禪修課上講到一個主題:有大願者必有大福報。這是我自己的感悟。

如果你想在未來的人生當中得到大福報,那就要發大願。簡而言之,如果你想要所有的人都尊重你,你就要不斷地去為他們付出。隻有這樣,所有的付出最終才會回饋到你身上。

我們能不能把企業做好,要看你利益的人群有多少。你如果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你的市場就會不斷擴大;如果不能滿足他們內在的需求,你的市場就會不斷萎縮。也就是說,你利益的群體有多大,市場的空間就有多寬。如果你把自己的員工都當作孩子一樣去嗬護,把你的客戶都當成是自己兄弟姐妹一樣去善待他,你說這樣他們還會流失嗎?員工會不安心在你這裏做事情嗎?客戶會跑到你的競爭對手那裏嗎?

所以要想打開你的市場,讓你的基業常青,讓自己得到更多的財富,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學會付出。佛教裏麵把付出叫“布施”,不是隻有錢可以布施,也不是隻有物可以布施。就算我們窮得一無所有,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布施:飽含深情的眼神,甜美的笑容,從容自在的舉動,甚至別人需要座位的時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對方,這都是布施。當你時時刻刻想著把你的一切盡自己的能力布施給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受益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恰恰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