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紅河夜渡(二)(1 / 3)

接到一排長的指示,把全班召集起來清點了一下人數,發現少了高建社和趙慎良,常成此時也顧不上弄清楚他倆此時的去向,便要求全班以班橫隊的隊形離開塹嚎,開始往下搜索。

副班長楊德是個極心細之人,剛離開塹嚎,見下麵有個不咋起眼的小土包,懷疑那裏很可能是敵人的一個掩體,便抬腳走了上去。等來到小土包的前端,小心冀冀地勾頭往下一看,果然發現下麵有個射孔。該掩體同越軍構築的其它掩體一樣,亦為半地下式土木結構的掩體,隻不過由於該掩體的體身較為低矮,由塹壕進入掩體的通道又被炮彈炸毀,掩體的表麵及周圍均覆蓋著一層碎土亂石,所以,稍不過細,比後麵看則極難發現包。

低頭看了看,見射孔的下方雖然散落著許多的土塊,但是,並不足以遮擋住射孔,而射孔的孔洞中卻又塞滿了新鮮的土塊,很明顯,這說明是躲在裏麵的敵人為了隱蔽自己而刻意放上去。用打仗前剛學會的那句“繳槍不殺”的越南語衝下麵喊了一聲,見裏麵沒反應,副班長楊德便動手用槍刺把孔洞裏的土塊撥拉了一下後再喊。喊罷,見裏麵仍舊沒反應,便忍不住把身體往前傾去,想觀察一下裏麵的情況。

這一傾可不得了,裏麵終於有了反應,一梭子子彈突然間便從裏麵射了出來,副班長楊德頭上戴的帽子應聲便飛落而去。幸運的是,當他看到射孔裏的槍口時,身體隨即使往後收了一下,否則,被擊中的可能就不僅僅是帽子那麼簡單了。不過,這還是把副班長揚德嚇得夠嗆,一骨碌便從掩體上滾了下來。

一排長正在排隊形的後麵“督戰”,聽到射擊聲,扭頭見一班的副班長楊德一下翻進了後麵的彈坑裏,得知一班這邊發現了情況,便立即招呼噴火手隨他一道過來,準備用噴火器往裏麵噴一下。原任噴火手餘順喜因為受了傷,此時,副射手王衛民接替了他的工作。

在一旁稍微觀察了一下,見該掩體設置在其前麵的那個唯一的射孔的孔徑雖然較大,有利於用噴火器進行噴射,但是,由於受地形所限,加之噴火器畢竟也是直射火器,所以,為了保證噴火手對目標進行順利噴射,則勢必得先將敵人給壓製住,如此以來,我壓製人員無疑亦將暴露在敵人的射界之內。考慮到敵人已是仇中之鱉,完全沒有必要再讓戰士們去冒這個風險,一排長遂決定改用火箭筒從側麵對敵人的掩體實施射擊。由於掩體的兩側與地麵較為接近,為了保證火箭彈在擊中目標後能夠有一個良好的著力點,一排長便指示常成用鐵揪在掩體的左側稍微往下挖一點。

副班長楊德慌裏慌張連蹬帶扒地從彈坑中爬回到塹壕後,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換來的居然是這般回報,見常成在掩體旁輕輕挖掘,便二話沒說,從背後取下鐵鍬,重新下到彈坑中,動手在掩體的後麵進行挖掘,掩體後麵的土壤較為鬆散,三下五附一把浮土鏟開後,見裏麵露出一塊大石頭,便放下鐵鍬,從槍上取下捅條,把捅條順著石頭下的那道縫隙往裏捅。

常成把著力點挖好後,扭頭示意副班長楊德隨自己一道離開時,見他不僅不打算走,反而示意自己過去,不知副班長楊德到底想搞啥名堂,常成便隻好爬過來看個究竟。原來,副班長楊德用捅條試了試後,發現裏麵並無障礙,便將身上僅剩的那枚手榴彈取下來寨在縫隙處,打算把手榴彈從這裏弄到敵人的掩體裏去。

能夠親手幹掉妄圖殺死自己的敵人,這無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快事。見副班長楊德已經準備就緒,為了讓他捅起來更利落些,下到彈坑裏後,常成便把拉火繩從副班長楊德的手上接了過來,示意他用兩手握著槍把手榴彈往裏捅。在常成的協助下,用槍刺抵著手榴彈的彈柄,把手榴彈慢慢往裏推,直推到見常成手上的拉火繩已經完全被拉直了,副班長楊德便一咬牙,使勁兒把手榴彈往裏推去。由於用力過猛,加之縫隙較深,自動步槍的大半截槍管都被捅了進去。

一排長已經指示火箭筒手占領好了發射位置,隻等常成他們離開後便行射擊。隨後,見常成也下到後麵的彈坑中,跟副班長楊德一起搗彭那枚手榴彈,便沒有前來阻止。少頃,見他倆一先一後以極快的動作往彈坑的底部溜去,便知道情況即將發生了。然而,就在大夥兒在附近靜靜地等待著,希望早早聽到手榴彈在敵人的掩體裏發出的那聲響時,那嘵得手榴彈的響聲還沒等來,卻先等來了一聲瘮人的驚叫聲。盡管因為有掩體的屏蔽作用,那個聲音傳上來後根本就談不上大,並且,隨即便被手榴彈的爆炸聲給淹沒了。但是,由於那種聲音聽起來是那樣地尖銳,嘰啦啦、驚恐恐、淒曆曆,穿透力特強,十分刺耳紮心,所以,伏在附近的戰士們在聽到那個聲音後,直聽得許多人的身上噗簌簌直往下掉雞皮疙瘩。

不過,自古以來,打仗這玩意兒講的就是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不能守則竄,不能竄則降,不願降則死。在既不能戰,又不能守,還不能竄的情況下,不僅不降,還在那裏妄想著等時機到了之後好再鑽出來混打羊皮鼓不說,更企圖利用對方的憐憫心腸來搞死對方,那就隻好授你一死了。副班長楊德挺有意思,等從彈坑裏爬出來後,想到總算是報了剛才的一箭之仇,便沒忘了露出他那兩排著名的又白又整齊的牙齒,衝大夥兒哂了哂。

該山雖然又被炸得滿目瘡桑,但是,由於它是這一帶的製高點,且處於“老沙”公路的一個彎道處,守在這裏,既便於對四周的情況進行觀察,又利於對公路交通進行控製。所以,在將其拿下後,這裏將成為二營的防禦陣地。就在九連、十連對殘敵展開搜剿行動之時,根據營指揮所的戰鬥部署,八連則被派往處於該山北麵的那座山上去先進占領陣地,六連即炮兵連的兩個迫擊槍排,把炮陣地設置在該山西側的山脊附近,營指揮所亦設於此山。營救護所目前設在越軍原來的附屬陣地上,七連即機槍連的一部在那個方向上擔負防守任務。九連、十連在完成任務後,九連被派往位於營救護所西麵的那座山上去占領陣地,十連則被派往位於營指揮所西南麵的那座山上去占領陣地,全營因此而形成一個“環形”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