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永遠的士兵(二)(3 / 3)

幾年來,常成一直想抽空去看望一下大川,但是,由於心裏老是在擔心大川不能夠完全原諒自己當初的那次莽撞行為,怕大川見到自己之後,重又勾起了那段不愉快的回憶,便暫時沒有往這方麵去努力。直到一九八三年在收到“老連長”寄來的一封信,見“老連長”在信中向自己提起了大川,說是大川這些年來一直都還十分懷念當年的部隊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次見到昔日的那些個戰友;其中,還特別提到了自己。見狀,常成便決定不再等下去了,按照“老連長”在信中提供的地址,立即給大川去了一封信。

大川是貴州人,一九七九年十月複原回鄉後,當地民政局見大川的兩腿雙雙被截了肢,生活不能夠完全處理,便安排大川住進了其下屬的榮軍院裏。一九八三年八月,第一次收到常成的來信後,大川便立刻按照信封上的發信地址給常成回了一封信。當年十月初,再次接到常成的來信,得知常成最近幾天就要過來看望他,大川便提前幾天讓榮軍院的工作人員把自己送回去,準備在家裏迎接常成的到來。

大川他們家距離縣城還有四、五十裏地。從火車上下來後,見已是傍晚時分,常成便在火車站旁的那家“人民旅社”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搭上開往大川他們家的頭一班長途班車來到一個叫著“清河水庫”的地方下車後,站在路邊向四周環顧一番,見沒發現水庫的影子;此時,見一個老頭兒背上背著一隻竹簍打此經過,常成便上前去向他請教。

在老頭兒的指點下,離開公路,往北走出三、四百米,登上一個土坡後往右一看,果然,隻見那裏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青水秀,碧波蕩漾,真是好一派大好風光。按照大川在信中的指示,沿著水庫邊的這條小路一直往裏走出五、六裏地,來到了水庫的盡頭,再登上前麵的那道山崗,站在上麵分別向兩邊看了看,但見左、右下首的不遠處各有一處村落。右下首處的那個村落,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五幢用紅磚紅瓦修建起來的帶外走廊的高高大大的平房;左下首處的那個村落,則錯落有致地散布著基本上都是用片石和夯土壘砌而成的、房頂上少數是蓋著青瓦、多數是蓋著片石的相對比較低矮的幾十間房屋。見狀,常成便推測右下首處的那個村落應是大川在信中所說的茶廠,左下首處的那個村落應是大川他們家所在的陳家坳了。

下得山崗,沿著腳下的這個寬可供牛車通行的土路往前走了大約二裏地,見前麵有幾個小夥子手裏拿著鐵鍬,正在那裏忙著把稻田地裏的水往外放,常成便決定去向他們打聽一下大川他們家到底是不是住在這裏。偏僻農村裏隨便來一個外地人便顯得十分紮眼,所以,遠遠地看見一名軍人走了過來,幾個小夥子便紛紛停下了手裏的活,站在田裏瞅著常成。待常成走近後,停下來向他們打聽大川他們家,得知常成是大川的戰友,幾個小夥子便十分熱情地為常成指路;正說著,其中的一個年齡看上去約莫有十七、八歲上下的小夥子便把手裏的鐵鍬往地裏一插,主動走上前來說是給常成帶路。小夥子個頭不高,性格活潑,長著一副開口見笑型的麵孔,相當招人喜歡。在給常成帶路的過程中,小夥子還又主動把自己介紹給常成,說是他叫小滿,他的哥哥秋生跟大川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等等。

大川的父親不在了,大川的姐姐好幾年前即已經出嫁,大川的兄弟去年結的婚,目前在一家礦上打零工下井挖礦,大川的弟媳婦今年春上生下小孩兒後,等小孩兒剛滿月,便帶上小孩兒也去了礦上。她的工作主要是在夥房裏做些打雜之類的活兒,閑瑕之餘再做些針線活兒掙點兒小錢。平時,如果大川不回來住的話,家裏便隻剩下大川的母親一個人在家。大川他們家建在村子的最裏頭,一共是三間正房、一間廚房,全都是由清一色的青磚青瓦修建而成。這些房屋是在大川複原回來後,由他們公社和縣裏一家出一部分錢幫助蓋起來的;目前,稱得上是他們生產隊裏建得最氣派的房屋了。原先,大川他們村子裏不通電,這回等大川回來後的第二年,縣供電局便專門從茶廠拉了一根線過來,給全村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算是大川給他們生產隊裏的父老鄉親們所做出的最大最直接的一次貢獻。

大川回來後的這幾年當中也沒有閑著,先是學會了修理自行車,現在又學會了修理、組裝收音機。這不,常成隨小滿剛走到大川他們家的門前,遠遠地就聽見了從大川他們家裏傳來收音機的廣播聲。大川此時正坐在堂屋裏的一張大方桌前,耳朵裏一邊聽著收音機,手裏還在擺弄著另外一隻收音機。聽見小滿的喊聲,坐在長條凳上把身體往一旁趔了趔,待透過常屋的大門看見常成後,便咧開嘴高興地笑了起來。

雖然是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沒有見著對方了,但是,待見麵後,兩人都是既沒有表現出任何久別重逢後的那種特別的激動勁兒,也沒有許多年不在一起後容易產生的那種陌生感,有的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熟基礎之上的那種“平淡”之下的應有的熱情。把常成領進屋後,小滿便又忙著出去喊大川的母親。陳媽媽兩年前患上了頭暈的毛病,在大川的不斷勸說下,從今年開始,這才沒有再堅持下地勞動;此時,老人家正在屋後的一小塊菜地裏剜草。

自從大川殘疾後,陳媽媽最大的心願之一就是希望大川以前的那些好朋友們不要忘了大川,更不要輕視大川。所以,得知大川當年的戰友從大老遠的地方過來看望大種,待見著常成後,陳媽媽便顯得格外高興。與常成寒喧了兩句,陳媽媽便忙著去給常成泡菜,隨後,便從門後拿出一支小木叉去夠吊在堂屋房梁上的臘肉;此時,小滿跟常成打罷招呼後,亦已轉身離去。

常成此次來看望大川,除了隨身帶來了兩瓶白酒、幾斤水果以及包括兩斤紅糖在內的四樣點心外,考慮到農村裏買東西不方便,當天早上還專門去買了一扇排骨、兩斤多五花肉和一條兩斤多重的鯉魚。所以,待把禮物從旅行包裏拿出來後,見陳媽媽去夠臘肉,常成便連忙上前去阻止,讓陳媽媽把臘肉留著以後招待別的客人用。雖然說常成帶來的魚肉的確挺多,但是,見常成這麼遠來一趟,不把家裏的好東西拿出來做給常成吃,陳媽媽心裏自然是十分過意不去。就在陳媽媽跟常成在那裏爭執不下之時,還是大川說了一句話,陳媽媽這才沒有再堅持。

為了迎接常成的到來,陳媽媽這幾天一直把家裏的一隻大公雞關在雞籠裏,隻等常成來了以後便捉出來宰殺。在常成的再三勸阻下,把手裏的小木叉在門後放好後,隨即便又出門去捉那隻大公雞。大川他們家的雞舍就建在東屋外的牆頭處,陳媽媽把大公雞捉出來後,提在手上剛走到廚房前,見常成跟著從堂屋裏走了出來再次進行幼阻,這回陳媽媽說啥也不肯依了常成。見狀,見大川他們家裏沒有其它人在家裏幫陳媽媽做飯,常成便主動跟陳媽媽說是讓陳媽媽去燒水,由自己來殺雞。

陳媽媽是把常成當著客人在看,所以,見常成幫著把大公雞殺好後、歇都不歇一下,隨即便又準備幫她做飯,弄得陳媽媽心裏十分過意不去,便轉過來開始勸阻常成。大川對常成的性格自然是比較了解,等搖著殘疾人使用的那種手搖式三輪車從常屋裏出來後,見常成沒有把自己當著外人看,大川便也不跟常成講太多的客氣,便笑著勸陳媽媽由著常成做好了。

見大川跟常成之間幾年都沒見麵,如今見麵後,“平常”得就跟自己的兄弟似的,陳媽媽便隻好爽快地答應下來。隨後,陳媽媽便開始燒火做飯、洗菜;常成則在廚房裏負責垛排骨、切肉、切菜;為了跟常成說話方便,大川便把三輪車停在廚房的門前,一邊揀雞毛、一邊跟常成聊天。

跟其它年輕人一樣,大川也比較愛熱鬧;再加上平時都住在榮軍院裏,與他的這幫朋友們接觸得比較少,所以,等著把飯做好後,大川便讓陳媽媽去幫忙把他同村的朋友們請過來陪常成。等大川的這七、八個朋友陸續過來後,想到大川在茶廠裏還有兩個要好的男同學,秋生便讓小滿跑過去喊一聲。

十多個年輕人在一塊兒熱熱鬧鬧地吃罷午飯之後,便又泡上茶水圍坐在一起聊天。大川他們這裏還沒有實行“包產到戶”,見上工的時間到了,這幫年輕人還不肯走,為了不耽誤生產隊裏的生產勞動,陳媽媽便隻好進來催他們。見一連說了幾遍他們還不肯動,陳媽媽便讓秋生跟大川在茶廠裏的那兩個同學先起來帶個頭。等他們都離開後,陳媽媽便自我解嘲式地跟常成道:“我們這裏消息閉塞,年輕人們除了在地裏幹活之外,一年到頭難得有機會出去幾趟,對外麵的世界是個啥情況一點兒都不知道,所以說,每次隻要是見到從外麵來個生人,他們就逮著別人緊說。”大川的身體目前也還需要“養”,陳媽媽說完之後,見常成跟大川都被她的話給說得笑了起來,隨後,便又吩咐大川上床去休息一下,由她陪常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