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1995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回國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創設了兩個景觀設計碩士學位點。1998年創辦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是國家甲級規劃設計單位。他推動了景觀設計學科在中國的確立,促成景觀設計師成為國家正式認定的職業。現在他是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俞教授認為,風水意識不是中國人獨有的,任何一個民族和文化都有,隻不過由於生活環境不同,語言不同,任何一個族群和文化中都存在,隻不過由於生活環境不同、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因而表達方式不同。俞孔堅教授認為風水這種文化現象統稱為占地術。
俞孔堅教授談到,現在有些人談風水色變,這本身就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它不但不能揭示風水的本質,反而使之變得更加神秘。
一方麵,許多人打著科學的旗幟,動輒給談風水的人扣上“反科學”、“偽科學”的大帽,這使許多專家學者不敢去談風水,生怕被人帶上帽子,毀了自己的學術名譽,這是“文革”的遺毒。既然我們可以大談上帝和基督、大談非洲原始部落的巫術、大談少數民族的宗教儀式,為什麼對風水諱莫如深呢?
另一方麵,許多學者裝神弄鬼,把一些本來就不是科學範疇的文化現象抬舉為現代科學,或認為“現代科學解釋不了”,或在風水中附會現代科學的內容,以說明我們的先民是如何高明、如何深不可測,以至於認為風水說比現代科學還要高深,這同樣是荒誕的。
在俞孔堅教授看來,隻要從人類的進化曆程、文化的生態經驗以及現代人的功利意義三方麵入手,風水並不是什麼解釋不了的事。相信沒有上帝的人可以是科學家,相信需要上帝的人也同樣可以是科學家。
那麼風水包含了什麼內容?俞孔堅教授指出,風水是中國文化對不確定環境的適應方式,一種景觀認知模式,包括對環境的解釋係統和趨吉避凶的操作係統。
其深層的環境吉凶感應源於人類漫長生物進化過程中的生存經驗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經驗。前者通過生物基因遺傳下來,後者則通過文化的“基因”而積澱下來。這種生物與文化基因上的景觀吉凶感應,構成了風水的深層結構。中國傳統哲學、天文地理的觀測與羅盤操作技術,以及中國的民間信仰這三者構成了風水的表層結構,它係統地曲解了風水意識(指上述景觀吉凶意識)。作為表層結構的風水解釋係統並不能完全反映景觀的現實功利意義,因而使風水帶有很大的神秘性和虛幻性。俞教授強調指出,風水源於濟世救民,而最終淪為部分人謀財害命的騙術,這兩者必須區別對待。
那些邪凶死禍與鎮勝驅防的“說”和“術”是風水文化的代表性內容,它們並不是科學。那麼對風水是否該抱有寬容的態度?
俞孔堅教授談到,所有文化現象都有其產生的曆史環境,許多文化現象對當代人來說是不可理解的,因為環境變了,我們並不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因此不需要用同樣的方式去適應環境。它是我們認識彼時彼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途徑,是揭開人類曆史的一把鑰匙。
風水文化也是一樣,對待它的科學態度是解讀它,認識它,並通過它來探索未知,而不是用現代的標準去評價它。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類的遺產,不管是否對當代有用。用功利的標準來衡量文化遺產是很危險的。
風水理念蘊含著古代中國人內心對於世界的認識,它不應該被我們隨意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