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二節 初登相位(1 / 3)

第二節 初登相位

距離青苗法被廢已經過去十天,王安石終於出山,將這多日來的反思、考察,彙聚成一封奏章,上奏給神宗。那日呂惠卿前來,的確給他帶來了很好的消息和兩位得力助手: 一位是李定,在地方多處遊曆,親眼所見青苗法的效果,並非韓琦所說那樣慘烈;一位是蔡卞,蔡京的弟弟,今年中舉的進士,年輕有為,重要的是,相當支持新法,並且立場堅定,是個可造之才。王安石有了這樣的一手資料,心中便安定了許多,幾番思索,幾番考量,終於將多日所想彙成這封奏章,滿懷希望地呈了上去。

而當神宗看到這封奏章時,心中也是頗為欣喜,當日他下令廢新法,實屬無奈之舉。當時情況混亂,母後和太皇太後節節威逼,他隻得順勢而為,但最關鍵的原因,是出自他內心的擔憂。韓琦所言,句句剜心,讓他一瞬間便失去了對新法的信心。畢竟他如今年紀還輕,在對待政治法度上麵還稍顯稚嫩,何況韓琦待他有恩,又是大宋的忠臣,曆經三朝,在政治上,有著比他出色很多的表現和經驗,這樣言辭懇切地直抒新法弊端,將新法造成的具體危害告知他,勸他廢法,不得不說,對他的影響非常之大。他內心十分害怕把事情做壞,所以當時頭腦一熱,便下令廢法,但冷靜下來想想,又頗為不甘,畢竟新法的核心意義,和他最想做成的那件大事息息相關。換言之,他畢生的夢想,他不甘心這樣放棄,當即便派了兩個親信的宦官張若水、藍元震出京,到地方上去暗訪,秘密調查青苗法到底反響如何。

昨日兩人快馬加鞭地回京,直言在青苗法推行的地方一切都好,沒有什麼硬攤派的行為,一切都是自願。神宗聞言,心中一定,那杆變法的天平又漸漸往王安石這邊傾斜過去。

心下有了決定,但他卻不能輕易有所行動,畢竟十天前太皇太後震怒,逼得他滿口答應廢新法,現如今又貿然地支持變法,定會再次激怒太皇太後。這件事還得慢慢來。所以一連數天的問安,神宗都顯得尤為耐心,眼看著太皇太後的怒氣漸漸消弭,便漸漸將這變法的前前後後同她耐心交代,並將那兩個宦官叫來,親自和太皇太後描述民間的實際反應。同時,提拔司馬光為樞密副使,讓他進入到朝廷最高的領導集團中,地位遠在王安石之上,借以平息反對派的抗拒。

司馬光接旨後,尤為得意,之前對青苗法的三波攻擊都收效甚微,誰料韓琦一腳猛烈的助攻,直接逼得神宗廢法,眼下神宗巴巴地將他升官,頗有一種討好的意思,這讓他從數月來被忽視的憤怒和地位被威脅的焦慮中走了出來。

但司馬光從來都沒有要把王安石當作自己死敵鬥個你死我活的意思,先前對於新法的攻擊,並不是針對王安石,而是為了自己。當時的他,是到了地位直接被威脅的地步,所以才不得已跳出來反擊,再者呂惠卿是他向來看不起的人,竟然要和他平起平坐,這讓他大受刺激。直到他聽得眾人整日說著新法的不好,人民如何如何悲慘,才覺得王安石是不是做錯了,當即修書三封,苦心相勸。誰料王安石不願和他多費口舌,這讓他更加窩火,麵對和王安石有關的事情,終於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了。

而後局勢突然翻盤,他今日又被升職,他在確保自己地位的同時,才想起王安石當下的處境,當即便借著皇帝下旨要王安石回來辦公的由頭,大肆渲染,公然指責王安石的失職,言辭激烈,所幸王安石並非小氣之人,並未在意。但這一舉動,看在神宗眼裏,卻是惹人生厭。多次警告後,司馬光依舊我行我素,終於王安石也意識到,司馬光行事已經欠考慮,失了公允之心,對待新法的態度便不好控製了。

王安石此時到了最為敏感的時候,韓琦的抨擊曆曆在目,他不能再放心讓任何一個對皇帝有影響力的人身居高位了。所以在奏章呈上去之後幾天,在獲得皇上的肯定回答之後,他毅然決然複出,第一件事,便是批準了司馬光的辭呈。按照舊例,宋朝官員每次上任前,都要禮貌性地推辭。這是王安石不念舊情,對司馬光發起的第一次反擊,收效明顯,司馬光當即被排除在兩府高官之外。而後新法重新實行,自然受到紛至遝來的反對意見,都被神宗和王安石一一壓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