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真相大白
王安石的家事,在朝政麵前,自然成了小得不能再小的插曲。隨著他登上相位,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身邊有了王雱的助力,也是如虎添翼,神宗對他的信任一日深過一日。新法的推行出奇順利,改革了科考製度之後,保甲法、免役法相繼出台,雖然遇到了很大的阻礙,但都被一一克服。很明顯的,在這一係列新法的實施下,國庫迅速充盈起來,同時因為保甲法的推行,集結了一波強大的民間武裝力量,至此,州縣之間因禁軍太遠,廂兵太差造成的管製空白被填補,再沒有任何叛亂發生。而隨著這些條件的具備和改良,他和神宗之間那個不敢明說的大秘密,那件急切想做的大事情,終於被搬上了議程。
時間一晃來到熙寧五年,變法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一些方麵都漸漸走向成熟,效果也頗令人滿意,不僅在財政,更在軍事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二十四歲的神宗終於坐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夢想搬上台麵來,那就是戰爭。
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宋朝早年的戰敗割地,看在神宗眼中,自然心痛不已。他是很有抱負的人,也很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收複失地,開疆拓土,是他的終極夢想,這一點在他剛即位時便顯露出來,無奈諸多臣子極力相勸,才隻得作罷。
所幸之後碰到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讓他在一開始商量變法時便毫無顧忌地將這個野心告知於他。而王安石也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不僅沒有打擊他,甚至十分支持。隻是打仗並非兒戲,需要前期很完善的籌劃、充足的軍費和優秀的將領,所以他君臣二人雖然達成共識,但隻能細細謀劃。而後身邊各國虎視眈眈,梁太後執政下的西夏,近年來野心勃勃,宋夏大戰一觸即發。南邊的蠻族叛亂不斷,更不要說數年來的死敵——最強大的遼國了,這便讓戰爭顯得尤為迫切,所以變法的很多疑問,此時便都有了答案。比如變法的速度,為何不緩步向前而是急進,比如新法對賺錢的執著,這都是在為之後即將到來的幾場大戰,做著萬全的準備。
隻是戰爭一事,向來在宋朝是最敏感的話題。宋朝富饒繁華,但周邊強敵環伺,立國近一百年來,戰亂不斷,在對待和外敵之間的戰爭上,多采用花錢買和平的方法。但長此以往,國庫虧空厲害,且國家地位每況愈下,早年也有連連戰勝的風光時候,但到了現在,在軍事上到底是落了下風。但打仗畢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若非不得已,不能貿然主動挑起戰事了。
大宋朝這些年來雖在對外戰爭上總是處在被動的位置,但在朝堂高官的眼中,卻非如此。在他們心裏,崇尚和平是高尚的態度,是大國的氣度,是涵養和素質,是堂堂大宋不同於那些野蠻民族的根本原因,所以樂得用歲幣的形式維持和平,或者在邊境開辟一些榷場,讓出一部分利益。但是,外族的貪欲是無限的,一次又一次的加價,邊境的搶掠,都在一點點地掏空這個帝國。終於,國庫虧空到不能再虧的地步,爛攤子接到當今聖上手裏,便有了打仗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