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四節 黯然悄退(1 / 2)

第四節 黯然悄退

王安石罷相離京,一時間便沒有人出來主持大局了。神宗忙提舉韓絳出來做首相,同時提拔呂惠卿為參知政事,繼續變法事宜。王安石的離京,對呂惠卿來說打擊很大,一時間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但突然麵對自己的升官,也忍不住十分驚喜。要說這麼多年來,對王安石沒有一絲不滿,是假話。他畢竟做不到王安石那樣的大公無私,所以在王安石不顧一切推行新法的時候,他的內心其實是有一絲不安的,他怕變法一旦失敗,自己便會成為陪葬,那麼他這麼多年獲得的地位、權力都將消失。如今坐上了副相的位置,更是不願意讓權力失去。

神宗卻不知道他此時心中的計較,他隻知道這是王安石的親信,在王安石離京之後,他是繼續執行新法的最好人選。就這樣,呂惠卿在王安石之後,登上了權力的頂峰,成為了變法的第二位領袖。但他畢竟不是王安石,對變法派眾人來說威信不夠,一些人清楚地意識到,王安石倒台,權力層必將重組。如今神宗雖提了呂惠卿繼續推行新法,但呂惠卿與皇上的關係,如何能與王安石相提並論。早前全麵廢法的事情還曆曆在目,當下一些定力差的人頂不住這樣的壓力,突然改變立場,要站到反對派的陣營裏去,對新法發起攻擊。曾布便是其中之一。

但曾布還是低估了皇帝對於新法的支持,當下便惹得神宗不悅,忙命呂惠卿徹查此事。呂惠卿得令,心中一喜,他與曾布素來不和,如今落在他手裏,必要大肆打壓一番。一方麵,呂惠卿不比王安石的仁慈,行事狠戾,尤其是這些曾經與他有私怨的人;另一方麵,如今他身處高位,作為變法派的一把手,需要立威,曾布這時的反叛,便被他當作殺雞儆猴的例子,便公報私仇,以處理變法派內部叛徒的罪名去辦。曾布當即便被貶官為饒州知州。呂惠卿初嚐權力滋味,心中快意非常,沒想到一朝權力之手,竟是這樣好的感覺,當即便得意起來,心中的欲望陡然增加,讓他一瞬間麵目突變,開始大肆在官場上打壓報複先前結仇的人。

首先,呂惠卿害怕王安石離任後新法動搖,於是遍發書信給各監司、郡守,讓他們上書陳述利害,向皇帝施壓,然後從容地請求皇帝下詔,表明始終不因官吏違法而廢除新法。在有了這個保障的前提下,他迅速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親信班子。

熙寧七年五月,廢罷製科,原先王安石認為進士所考與製科無異,不必有製科之試,執政時考進士已不考詩賦。到呂惠卿執政時,再次提出製科隻有記誦,卻不深究經義,多次與皇上陳述利弊,神宗下詔廢罷製科。

六月,鄭俠上書說呂惠卿結黨為奸,堵塞言路,認為他是還未除盡的奸人。呂惠卿大怒,想到之前鄭俠的一幅《流民圖》,害得新法盡廢,當即並命中丞鄧綰、知製誥鄧潤甫彈劾他,最終鄭俠被謫放至汀州。

一係列的打壓之後,他終於將目光放到王安石身上,這位對他有栽培之恩的大恩人,此刻已經離京,但他知道神宗對王安石的態度,若不是王安石執意離京,神宗如何舍得放他走。眼下皇帝對他的支持,讓他清晰地認識到,這其實是對王安石的支持。這讓他感到強烈的不安,如今嚐過了權力的好處,他如何也不肯放棄了,他想到若有一日,王安石願意出山,想必皇上會張開雙手熱烈迎接,那麼到那時,他這個副相的帽子,也隻會被毫不留情地摘去,必須要想個法子阻止王安石再次進入政治的中心。恩情和友情,最終在利欲的漩渦中被吞沒,呂惠卿突然反戈一擊,開始對王安石進行了一係列的打壓,當然他不會直接表露出來,而是借著一種迂回的方式,背後捅人一刀。

熙寧七年十一月,冬至日郊祀大典上,朝廷依照慣例,要赦免一些有罪的官員,更有特殊的情況,會受到嘉獎,以示朝廷仁愛。呂惠卿作出一副忠心耿耿、設身處地為王安石著想的假象,為王安石請命,直言王安石此時官位太低,懇請聖上念及他當日功勞,封他為節度使。節度使,在唐朝還是實力淩駕皇帝之上的諸侯,到了宋朝,隻是一個虛名,並無實權。這時呂惠卿的野心便昭然若揭,他是要變相地將王安石徹底封鎖在權力之外了。呂惠卿的高明之處就是他非常擅於包裝,但神宗何等聰慧之人,如何聽不出他話中的意思,當下便心生不悅,駁斥道:“王安石離職並非有罪,何來赦免一說!”呂惠卿聞言,心下一驚,他知道自己失敗了,再無翻身的機會,想要在皇帝麵前壓製王安石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當即誠惶誠恐解釋一番,失望而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