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董邵南是韓愈的好友,一生懷才不遇,多次考進士都沒有考中於是想投奔河北的軍閥尋找機遇。在臨行之前,韓愈寫了這篇文章當作臨行前的贈言。文中對友人懷才不遇的處境深表同情也對他前往河北感到惋惜,最後勉勵他結交忠義豪傑,一起為國效力。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a。董生舉進士,連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b,鬱鬱適茲土c。吾知其必有合也d。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嚐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e。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f,而觀於其市,複有昔時屠狗者乎g?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h!”
注釋
a燕:古國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端。趙:古國名,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
b利器:指傑出的才能。
c茲土:這塊地方,指燕趙之地。
d合:際遇,遇合,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
e聊:姑且。卜:估計。
f望諸君:這裏指樂毅。
g屠狗者:指高漸離,這裏泛指埋沒在草野的誌士。
h出而仕:出來當官。
譯文
燕、趙一帶自古以來就稱說有過很多慷慨悲歌的豪俠義士。董生考取進士,一連幾次都不能被主考官所賞識,他懷抱著卓越的才能,帶著煩悶的心情前往這個地方。我想他此行一定能有很好的機遇。董生,努力吧!
像您這樣沒遇到時機的人,隻要是崇尚道義、力行仁德的人都會對您產生憐惜之情。何況燕、趙一帶的豪俠義士,崇尚仁義是出於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會隨著教化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哪裏知道那裏現今是否和古時候所說的沒有不同呢?姑且以您此行來驗證一下吧。董生,努力啊!
我因此有所感慨。請代我去憑吊一下望諸君樂毅的墓,到集市上去看看,還有像從前高漸離那樣靠賣狗肉為生的豪俠之士嗎?如果有,代我致意,告訴他們:“如今聖明的天子在位,可以出來為朝廷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