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楊是歐陽修的好友,他雖有一身才華,卻鬱鬱不得誌,多次參加進士考試卻沒能考中,因蒙受恩蔭才補了一個劍浦縣尉的小官。楊身體孱弱,歐陽修擔心他會適應不了劍浦的生活,便送他一把古琴,寫下此文作為贈言。作者從多方麵展開聯想,把音樂中傳達出來的抽象感情表現得非常具體,而這一切又表達出對友人深深的關心。

予嚐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a,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淒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歎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b。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歎也c。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d。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鬱,寫其幽思e,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誌。及從蔭調,為尉於劍浦f,區區在東南數千裏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鬱鬱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注釋

a宮:五聲之一。五聲為宮、商、角、徵、羽。

b雍雍:和諧,和睦。

c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兒子。

d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怨刺:怨恨諷刺。

e寫:通“瀉”,抒發。

f劍浦:縣名,在今福建南平一帶。

譯文

我曾經患了憂鬱的病症,退職閑居,也沒能治好。後來向友人孫道滋學琴,學了幾支樂曲,久而久之便愛上了撫琴,不覺得自己身上還有病。

琴藝不過是小技,但有了很高的造詣以後,聲音洪亮的是宮聲,聲音尖細的是羽聲,驟然撥動琴弦,忽而變化聲調,聲急的時候淒楚而緊促,聲緩的時候舒展而柔和,像山崩石裂、高山上噴湧出泉水、深夜風雨大作,像怨夫寡婦的歎息、雌雄鳥兒的和諧相鳴。琴聲中那憂傷深遠的思緒,仿佛舜與周文王、孔子的遺音;悲傷、愁悶、感懷、憤慨,就像是孤兒伯奇、忠臣屈原的歎息。琴聲中的喜怒哀樂,感人至深,琴意的純粹、古雅和淡泊,與堯舜三代的言語、孔子的文章、《周易》中的憂患、《詩經》裏的怨恨諷刺別無二致。如果能用耳去聽,用手相應,采取那些平和的聲調,疏解憂鬱,散發幽思,那麼,在感動人心這一方麵,也極為深切。

我的朋友楊君,好學而有文才,屢次參加進士考試,都不得意。等到由於祖先的恩庇而得到補缺的機會,才做了劍浦的縣尉。小小的劍浦位於東南數千裏地之外,因此他的心中固然會感到不平。何況他又自幼多病,而南方缺醫少藥,風俗飲食也不能讓他適應。以他多病的身體,懷著不平心情,又居住在風俗習慣無法適應的地方,能這樣鬱悶憂愁地長久支持下去嗎?然而,要想讓他的心情得到平靜,要養好他的疾病,通過彈琴也許可以得到益處吧。因此,我寫了這篇談琴的文章來為他送行,還邀請孫道滋一同參加,喝杯酒,彈奏一回瑤琴作為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