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我的情人(1 / 3)

死亡究竟教會我們什麼?教會我們接下去的生活應該更加珍惜?或者教會我們以後的日子學會縱情享樂?

死亡是一件嚴肅的事,它不應該隻是一個動作或者概念。死亡不是終結。它是另一個空間的開始,或者下一個時間的起航。

對死亡的態度應該接近它的本身。悲劇或者嚴肅。喜樂或者平和。

無論你我選擇何種態度麵對生死,祝福是一件必須和不可避免的事,祝福生的人,也祝福死去的人。

亡者不可追,昔日之情不再來。生者不管怎樣長戚戚,也應該平和喜樂繼續麵對生活。

生命是一條河,有其動態的變化,有其曲折蜿蜒,流水嘩啦啦向前奔去,河裏有大石頭小石子,有大魚小螃蟹,還有或疏或密的水草。河水流啊流啊,終究有戛然而止的一日,幹涸的河床會告訴你這一生所有的隱衷。

你看著光溜溜幹癟的河床,傷感湧入胸中。任何事物都無法長久,短暫得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狀態。

李漢青走過去緊緊抱住已經傷心得沒有任何力氣說話的母親,他看著母親一夜之間衰老的容顏,淚如雨下,他緊緊抱住母親,像兒時母親抱住他那樣,他告訴他的母親:“媽媽,你看,我回來了,我回來陪你了,爸爸走了,他隻是累了,去休息下。媽媽,你別傷心,你還有我,我會照顧你一輩子。”

李漢青在這一刻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是單純肉體上的變化,而是內心力量的蛻變。他接過父親曾經扮演的角色和背負過的責任。他在這一刻,在這個家庭裏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變成保護家人的那個戰士。往後的日子,他的心態發生變化,他必須要獨立麵對這個世界了,並且在此同時,他還要讓自己的家人不擔憂不害怕地繼續生活下去。

每個男人都有這樣成長的時刻,有時候是一瞬間,有時候是綿綿時日不知不覺中完成。這是一個救贖自我的形式,在形式之上,賦予有力的意義。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其微妙的心思,成長始終是必須直麵的主題,和無法跳躍的環節。

李漢青這段痛苦的時光終究是會過去的,時間是最好的藥劑,它可以慢慢治愈微妙的傷口,即使再深,也有結疤好起來的一天。等待、忍耐和希望是人類三大優勢,因為這三樣東西,世界才可以這樣持續發展下去。

我陪著李漢青在他家呆了半個月,直到他的父親後事處理完,也安撫好母親的情緒,我們才放心地回到L大。

李漢青變得沉默了,這是歲月教給他的,自持和自重。

每個人都要學會這個道理。

時間總是流逝得很快,很快一轉眼一晃神幾年就過去了。我和李漢青從L大畢業。雖然L大是一個不起眼很破敗的大學,但就像老話說的,兒不嫌母醜,在這裏學習生活了整整四年,即使不願意,感情也在無意中一點一滴培養了出來,什麼是母校?母校就是你自己可以發牢騷抱怨一百遍,卻不能允許別人詆毀它,哪怕是一句也不行。

我對L大的感情也是這樣,停留和保持在一個奇妙的狀態。一方麵恨不得馬上就可以離開它,因為心裏是不喜歡也是嫌棄它的。總以為它不夠水平,上不得台麵。有恨鐵不成鋼的怨恨。另外一方麵卻在即將離開它的時候,突然愁緒滿腸,依依不舍,往日在大學校園的每一個回憶的片段,相處過的人經曆過的事慢慢浮上心頭。這一刻多麼希望時光停留,我能夠在這個校園裏再多呆一分鍾。

其實,心裏念念不忘的不是這L大,而是對已逝去的四年光陰的懷念。當一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當他開始不由自主地懷念過去,那隻能證明他開始走向衰老。心態上的衰老在某種程度上會帶動身體機能的衰老,並且呈現崩塌和無法控製的姿態,是這樣的無可救藥。

而我現在已經開始了對往昔的懷念,說明我也開始老去,一點一點的,走向生命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