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學佛不要求速成,
佛法沒有特效藥,
要老實熏習受教,
遇到艱難困苦時,
以“不忘初心”自我勉勵,
一個對自己承諾肯負責的人,
在學佛道上,就不易退心。
1990年
7月1日—7月15日
精華語錄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觀念很重要,受苦時,不以為苦(想當然爾),受挫不灰心(想當然也)。
◎人我相處之道重在隨緣,但在有利害得失之前,則要能“不變隨緣”,凡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處事上雖不盡圓融,但踏實的態度,卻是為人的本分。
◎徑路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須留三分與人嚐。
◎我非常欣賞以退為進的人生觀,當一個人前麵的世界遇到瓶頸時,大可不必沮喪泄氣,後麵的世界是更寬廣、更值得大家去開拓的。
◎發心學佛不要求速成,佛法沒有特效藥,要老實熏習受教,遇到艱難困苦時,以“不忘初心”來自我勉勵。
◎學問就是要會問,從問中隨解,則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開悟。
◎毀謗是打倒不了一個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沒有實力。麵對毀謗的方法是不去辯白,對是非則默擯之。
◎身為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對屬下隻有批評沒有指教,如何學會指導他人,是主管必具條件。
◎不要二十四小時,都板著“主管”的麵孔與屬下相處,要把自己化解於團體中,就如佛雲“我是眾中一個”。
◎學佛的人不必有好勝心,要有願心;但求學要有好勝心,否則就會不求進步。
七月 一日 星期日
自從五月底我在聖地牙哥西方寺與信眾舉行座談會後,就有很多信徒紛紛要求皈依,在回台前,特地安排前往西方寺主持一場皈依典禮。
今天參加皈依者有八十人,如:聖地牙哥天後宮主任林裕光先生,世界越南、緬甸、老撾各華人團體聯合會顧問元邦強先生,此外還有十四名美籍人士皈依。佛教在西方弘傳,能給美籍人士接受、認同、肯定,實在讓人很欣慰。
下午在徐道平先生的陪同下,參觀了有二百五十畝大的國際大學,學生有五千人,校舍非常壯觀。該校副校長倪文炯先生(也是國際交換學者的亞洲負責人)及另一美籍副校長,得知西來寺正在籌備西來大學,都非常希望我們能到此開設宗教係或建校,並親自陪同我們到校內各處參觀。同時聽了他們近三個小時的建校經驗談,有些實在很值得參考。美國工程師的設計圖都非常精細詳備,讓人一目了然,也可感受到他們的辦事效率。
傍晚回到西來寺,得知吳修齊居士全家近四十人正在齋堂用飯。吳居士是本山六品功德主。平常他是個大忙人,難得今天他們全家聚在一起,故特至齋堂跟他們問好。吳居士對本山在澳洲正在籌建中的南天寺、中天寺非常關心,還問了些當地氣候、風俗、民情等問題。要我將澳洲跟美國作個比較時,我覺得西來寺未開發前是一片荒草禿地;澳洲雖未開發,卻是一片綠草如茵。
晚,八時,傅偉勳教授及華珊嘉(Sandna Wawuytho)教授來訪,為英譯本《星雲禪話》之發行一事。除送來樣本外並談及簽署合同和發行方式。囑永楷全權處理。
華珊嘉教授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曾多次獲得優良教師獎,本月下旬應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佛學班之邀,將到台灣作為期十天的密集授課。
不管我走到哪裏,國內、國外、飛機上、座談時、慶典中;不管是什麼場合,隻要知道對方有專才、特長、技能,我都不忘請他們給學生上課、講演或舉行座談,巴不得每一個徒眾都能像海綿,吸取這些人的經驗。我是如此“精進”於為徒眾找老師,不知徒眾是否也知道名師難遇?
閉門課徒,非獨前程遠大,不見焦芽敗種,才是最有希望的未來。
七月 二日 星期一
美國教育部訂今日審查“西來大學”建校事宜,從八時起就陸陸續續有美教育部人員到達。籌備處的永楷法師、張幼珠博士及西來大學的顧問吳黎耀華女士、楊懋慈先生、律師夏鈴小姐、博恩斯先生、課程委員傅偉勳教授、財務顧問黃麗華小姐、注冊主任賓納先生、圖書館管理員王小姐、行政顧問唐·布魯納特先生等人,已為今天這個日子準備多時,尤其是西來寺的徒眾,上下裏外大家都全力以赴,雖沒有直接參與準備工作,但那份關心與支援,隨著有關人員的忙碌有增無減。真是“佛光山隻有團體,沒有個人”。
九時正,加州政府教育廳高等教育審查委員席拉·霍金斯、凱文·吳爾福克、山姆·古柏等到齊後,審查會議才正式開始,為了給大家一點精神鼓勵,審查會議時我特地到場,以主人身份講了幾句歡迎的話。沒想到教育廳委員們一再稱讚,才踏進西來寺就可以見到“大和尚”,讓他們感受到地主待客的誠意。
西來大學有遠、近程等擴建計劃,目前校舍有教室二十四間、圖書三萬餘冊、可容納三百人的課堂兩間、會議廳三間、辦公室七間。聘請的任課老師有傅偉勳教授、藍卡斯特教授、勒斯侯士教授、包華士教授、普魯典教授、威爾教授、華偉亞高教授、素村那教授、黎東方教授等,皆是美日著名大學的佛學及宗教學的資深教授。
教育部的審查小組在評鑒西來大學的設備後,非常驚訝於規劃完善的硬體設施及豐富齊全的資料檔案,這些都超出了教育部的要求。審查小組還表示,從沒有見過同類別的學校中有如此的水準,我們的準備已足夠十月二日的申請。故本來預定一天的審查,在半天內就完成了,於上午十一時五十七分在審查委員一致簽署下,“西來大學”正式核準立案,並對師資、課程、行政、財務及設備等各項資料,均評為“特優”,且可正式頒贈佛學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這是西來大學“創校史”最珍貴的一刻!
審查小組之一的山姆·古柏先生向我道賀時說道:“以後若有人要申請建校,我們一定推薦當事者來請教西來大學!”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籌備招生事宜,並實踐遠程覓址建校計劃,使“西來大學”能晉升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大學。在這完美的過程中,唯一缺點便是我不會英文,但加州教育部的人員則一再表示,他們很希望有多元的語言和文化在美國交流,我不會英文正是他們所歡迎的。
當“西來大學”通過審查立案的消息傳回佛光山時,台灣各別分院歡喜的情愫,隨著傳真機的紙張綿延地傳送過來。
晚,七時三十分,至曹永杉居士家家庭普照,左右鄰居親朋好友近八十人,聚在一起,座談時有人提到:
◎一個人心胸坦蕩無愧於人,需要宗教嗎?
◎事業很忙,抽不出時間修持,怎麼辦?
◎如何深入佛法?
◎在國際間如何提升中國人的團隊精神?
◎如何賺錢?
◎怎樣與兒媳共處?
大家的問題都很實在,談論起來氣氛很熱烈,將佛法帶進大家的生活中,“家庭普照”實在是最好的方式。結束前除了為今天來參與的人士祈福外,並寫了“依理觀照”四個字贈給曹永杉夫婦,“佛佑慧如”給曹先生的千金曹佑如小妹妹;曹太太回送了一張我在員林講堂講演時的照片(放大為七十二時)。
回到西來寺與心定、依照、依庵、滿中、茅愷枬等談到大家參加家庭普照的心得,及今後與信徒聯誼、溝通、需要我們協助等事項……至深夜十一時多才解散。
七月 三日 星期二
前些日子,上海桑繼康先生一再以傳真聯絡,說上海交通大學有一批青銅器要到西來寺展覽。在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前提下,西來寺應允接受,並做好展覽的準備,如:場地的規劃、廣告、文宣的傳遞……今天又接到桑先生的傳真說對方不來了。沒有原因、沒有說明、沒有道歉,真不明白時下一般人做事的原則?竟不負責任到如此地步!想到那些由報章雜誌看到消息或廣告的信眾、遊客要到西來寺參觀青銅器展時,住眾又得費一番口舌了。
“西來之友會”會長也是“西來大學”顧問楊懋慈先生來訪,對西來大學招生日期,頒發博士學位的申請,I20(美國大學入學許可)的資格確定,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並對西來大學新校地覓址,介紹了多位土地商給西來寺參考,實不愧西來之友及大學顧問。
在美國非常盛行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屋、買車或添置家庭用品。而我的個性則不喜拖泥帶水;人生在世,時間與機會是很難得的,一次完成,不再重複。簡潔明了的做事效率,卻要將它分斷、分程完成,我不覺得優待,隻覺得拉長了負擔。
中午抽空巡視了正在修改裝潢中的寶藏館(佛教文物陳列館)。
由於生活方式不同,在美國弘法以“家庭普照”形態較受信眾歡迎。為積極有效發揮普照時與信眾打成一片的親和力,這一次回山,一定要建議“佛光山叢林學院”訓練學生,每個人都要會一種樂器,如手風琴、小提琴、電子琴、二胡、吉他等,讓佛教的偈語隨著音樂的節拍,促使大家都能朗朗上口,不僅好記也易於領會,是非常理想的弘法方便。
普照的另一特色是要拉近信徒與佛陀間的距離,故每一次的祈禱詞都要代表信徒,向佛陀祈求並表明心跡,一篇好的祈禱文,除了能引起共鳴感動外,更可以增長對佛法的信心。記得一九五三年,我在宜蘭弘法時,曾展開一係列的環島布教弘法,有一次在台北縣頂雙溪小鎮上,布教完時,由一位學員麵對著佛像,念著我事先寫好的祈禱文——
偉大的佛陀!我們是宜蘭念佛會弘法隊的隊員,今天我們把佛陀您的慈悲、智慧、功德,帶給頂雙溪的大眾,請求佛陀您加被這裏的人們,讓他們在您佛光庇蔭下,能夠獲得幸福和安樂的人生!
這是我自寫的祈禱文,我自己對這幾句話耳熟能詳自不在話下,而在當年經弘法隊員充滿虔誠的音聲,透過麥克風散播出來時,我是情不自禁的感動落淚,並許下終生獻出生命,畢生為弘法利生工作努力的誓願!
祈禱文能讓人如此動容,故叢林中的大祈禱,文疏不管時間多久,信徒總是虔誠膜拜,也是信徒們到寺院裏最主要的課題。
所以身為一個布教師除了要具備信心、慈悲、熱心、急智、權巧、方便、觀機、進退、守時的條件外,音聲的莊嚴、祥和、寬宏、誠懇、柔和也是不可少的。
從昨天起,住眾一坐下來就是在談“西來大學”招生、開課等事宜,前兩天帶著普門中學學生來訪的慧傳,和剛從夏威夷回來的依筏,也都加入熱烈的討論。當我提到最近在西來寺後山看到一塊土地,非常適合建校,大家都興衝衝的想去看一下,心定、依照、依門、依筏、慧傳、永楷、永會、滿亞等在我的帶領下,一起驅車前往,隻有五分鍾的車程就到了。站在最高處可以看到全洛杉磯,而且是三百六十度的視野,看心定、依照、永楷他們在“規劃”這裏建教室,那裏是宿舍、停車場、足球場……仿佛西來大學就在他們的指點下聳立建成了!
七月 四日 星期三
今天是美國國慶日,遠從台灣來美的普門中學三十多名學生,都參加了哈崗地區的慶祝遊行,想從報紙上得知他們遊行的路線,卻等不到報紙,才想起為慶祝國慶報業休假一日。
為準備西來大學招生事宜,永楷、張幼珠要我對開係開課的內容給予指示。“西來大學”在硬體的建設上,有遠、近程的計劃,學生人數也隨之擴增外,在第一階段以宗教課程為主;第二階段則以管理學院,設立太平洋國家研究所……加州教育當局還建議,要就讀西來大學者必須先學二年中文才能選課,這也是值得參考的資料。囑永楷先擬定草案,另定時間再集合有關人員做全盤討論。
下午六時,丁中江先生在蕭政之先生的陪同下,來寺參觀,丁先生盛讚西來寺的宏偉與莊嚴使在海外的中國人都與有榮焉!佛光山的信念是——
光榮歸於佛陀,
成就歸於大眾,
利益歸於常住,
功德歸於信徒。
所以西來寺的成就,實歸於十方信眾的護持!
晚,全山出普坡,整理寶藏館的櫥窗並安置佛像,至十時始告一段落,大眾都坐在五聖殿前的坡台上看星星、閑聊,因我明天就要回佛光山,徒眾的“問題”特別多,勉大家要好好用功,安心修持,確立自己修學的目標。
凡學之不勤,必其誌之尚未篤也。
上個月十八日,雅樂古箏到西來寺表演時,為感謝來參觀的信眾,每人寫幾個字送給他們,共一百四十餘張,才寫完二分之一,因明天就要回台灣了,總不能拖著,所以一回到寮房,拿起毛筆就埋首寫字,直聽到西來寺傳來起床的打板聲,才還完這筆字債!
七月 五日 星期四
下午三點多的飛機要回台灣,一大早心定、依照、依筏、依通、永文等都到我住處來幫忙整理行李,我出門除了書以外是什麼也不帶的,但常住的東西總是盡力負擔,尤其是英文佛學班、日文佛學班的參考書籍、進修資料是優先要帶回去的,今同行回山者有上個月才出家要回佛光山就讀佛學院的滿一、鄭碧雲及擔任總機的林芳真居士。
十點左右,特地上山到西來寺繞了一圈,看徒眾都盡職於自己的工作單位,在處事上雖不盡圓融,但踏實的態度卻是為人的本分。昨晚在寶藏館安置陳列的佛像,不知角度是否適宜?所以又去巡視一番,每次來美要回佛光山,或從佛光山要到西來寺,臨行的一二個小時總顯得好忙碌,事情好多,徒眾的、常住的、學生的、來參學的、外籍客人的……如果問我這一生做事最大的困擾是什麼?不是挫折,不是艱難,而是時間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