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回 討罵名刁協表忠 怒不平忠臣懷憤(下)(1 / 1)

第二十回 討罵名刁協表忠 怒不平忠臣懷憤(下)

周騱是揚州義興郡陽羨人,來頭可不小,他爺爺叫周魴,是當年東吳大將,周騱的父親更有名,卻是名垂青史的周處。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實際上周處不但勇武蓋世,還頗有文采,絕非一介莽夫。

周處曾在東吳為官,東吳滅亡後,晉國大將王渾在建鄴宮中設下酒宴,宴請東吳士人。

喝的高興時,王渾忽然對吳人問道,“你們國家被滅,傷不傷心呀?”在座眾人很是尷尬,不知如何作答。

此時周處站了出來,緩緩的對王渾說道,“東漢末年豪傑並起,後來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亡在前麵,吳國亡在後麵,要說因為國家被滅而傷心的,可不隻您一個人呀?”

王渾做過曹爽的手下,當初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王渾還因此牽連被免過官。周處的話正中他痛處,王渾想起舊日君上,頓時慚愧不已。周處的話大漲吳人誌氣,他的名望在吳地也迅速傳揚開來。

之後周處被推薦到幾個郡國任太守,政績卓越,朝野讚歎,因此被調入朝中,官拜禦史中丞,主管刑律。周處彈劾官吏,不避寵臣貴戚,梁王司馬彤犯法,他都彈劾不誤,最終觸怒了權貴。

朝中群臣忌憚周處,正趕上氐人齊萬年謀反,於是紛紛誇讚周處勇猛,讓他出征討賊。周處的朋友知道此去必死,勸他以母親衰老患病為由,辭官保命。

但周處以國事為重,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忠孝之道,安得兩全!”慷慨赴難。

那次出征,朝廷任命梁王司馬彤為帥,周處被選作先鋒;那天早上周處還沒來得及吃飯,就被趕上了前線;那一戰周處率領五千兵馬,而敵軍有七萬人!

那一戰周處自知必死,卻死戰不退,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斬首上萬,弓弦崩斷了,箭矢射光了,司馬彤卻按兵不救。那一戰周處兵敗身死,卻引得天下忠義之士扼腕歎息,大街小巷流傳著他的事跡,冠帶伶娛傳頌著他的英名,彪炳史冊。

周騱是周處的次子,驍勇有父風。周騱的長兄周靖死的早,因此在周處死後,周騱便成為陽羨周氏的族長。

天下大亂之時,揚州並非淨土,先有大賊張昌派石冰攻略揚州,後有曆陽太守陳敏據揚州謀反。麵對亂局,周騱振臂一呼,江東齊應,他糾合義眾協同諸軍平叛,砥柱中流。之後又有吳興人錢會謀反,兵威建康,周騱又起義兵,一戰破之。周騱三起義兵,史稱三定江南。

周騱不但功大,而且為人十分低調,每次平定叛亂後,都解散部眾,返回家中,從不為自己邀功,引得朝野稱讚,這樣的臣子哪個帝王不喜歡?

正是因為周騱三定江南,保全了揚州的安定,才有了司馬睿穩坐江東的大好局麵。司馬睿想在江東立足,周騱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司馬睿承製後,為向周騱示好花盡了心思。

首先是給周處追授官爵,並為他定諡號為“孝”,以彰其功德;然後司馬睿還任命周騱為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周氏子弟多有任用,拜將封侯;此外司馬睿還別出心裁,將陽羨周圍幾個縣劃出來,新成立為義興郡,表彰周騱屢興義兵,給足了周騱麵子。

司馬睿及琅琊王氏對周騱十分信任敬重,但也十分忌憚,想想他振臂一呼就能引得江東震動,任憑誰也不會對他掉以輕心。因此江東群臣在征召周騱入朝的問題上一直很猶豫,以周騱的功勳,官職低了不合適,官職高了又怕壓不住,所以給周騱的封賞多是虛名。

周騱對這些事有所耳聞,他雖然並不貪戀權位,但江東朝廷的提防還是令他很不爽,好在朝廷的麵子工作很到位,周騱也就沒再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