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方臘起義後,為擴大兵卒數量,一度在江南各郡縣、城村征召男兒。起義者虎踞龍蟠,偃武櫜兵,隨時候命於嘯龍山上。這些男兒年齡俱為十四至二十五歲,人生豐華將將開啟,卻因保人民安康,生活幸福,不得不投身刀光劍影、兵戎相見的戰場。
在嘯龍山鳴條崗有片樹林,樹林邊上有個村莊。每當晨曦微露,村莊就掩映在篁竹和蘆葦包圍中。村裏有個嫘姓人家,女婦人早逝,主戶臥病在床,隻有兩個孩兒嫘茵和嫘生相依為命。嫘茵十八歲,哥哥嫘生二十歲。兩人平日種幾畝薄田,養殖一群雞鵝,倒也風平浪靜。
早春三月某一天,嫘生從集市上匆匆跑回,拉住妹妹嫘茵的手,一臉窘難地道:“嫘茵,大事不好。方臘趙義軍駐紮嘯龍山,聽說要來村莊征召男兒。”嫘茵一聽,臉色亦幽青,眸中溢溢閃淚。嫘茵知道,方臘組建的是起義軍,是於當今北宋皇帝對抗之人。雖傳聞北宋皇帝漿酒藿肉、橫征暴斂、昏庸無道,然而起義之士,屬於堂而皇之的造反行為,他們聚眾興兵,割據一方,隻為推翻皇帝寶座,另立新主。嫘茵望著嫘生,自小相依為命,一碗分梗的親人,也許會被征召,不禁泫然淚下。嫘生,三日前才與同村少女許婚,媒婆上門,聘禮也已奉上。此刻聽此消息,頓時茫然無措。
征召令下達,方臘果然四處搜找精壯男兒。一開始,嫘生還躲躲藏藏,不願露麵,不出七日,就有征召人一紙召書,送達嫘氏家。
嫘氏兄妹手捧征召書,淚水滂沱。征召書赫然標明:嫘氏一戶,征一壯男列入兵籍。嫘茵問:“哥,方臘是義士,他也是為百姓好。當今皇帝昏庸無道,酒肉百姓,慘害忠良,凡是有良心者,全都痛恨。哥,起義者實為造反之人,一旦獲擒,必遭誅殺。然,義為上,賊休猖。你且放心去,家中老父由我料理。”嫘生聽了,心中觖望,難掩傷痛,抱頭蹲在地上。
嫘生被征召,嫘茵守候爹爹,一人獨撐門庭。一幢土房後,是薄田幾畝,嫘茵套上牛鞍,駕起犁轅,白天黑夜,辛苦勞作。三月種籽,四月出苗,薅草、鋤地、拓溝、放水,嫘茵不辭辛勞,拚命勞作。
自嫘生走後,不到三年,爹爹也因病離世。而哥哥嫘生杳無音信,從未回鄉看望。嫘茵明白,方臘與朝廷對抗,是大逆不道、九死一生之事。能從戰場返回,多是幸運之人。聽說,方臘麾下,有八驃騎、浙江四龍、江南十二神、二十四將等驍勇善戰之人,其威名遠揚,令敵膽寒。而八驃騎之一的鄔福和昌盛則是征召嫘生參軍的主將。現如今,爹爹離逝,哥哥又生死未卜,家中事情,全由她一人操持。更可悲之事,因村莊缺少男兒,嫘茵至今獨守閨房,坐熬天明,無人問津。
眼看嫘茵二十二歲了,正當她望眼欲穿之際,同村一個斷臂郎托人求親。此斷臂郎因身有殘疾,故而三年前未同去參軍。斷臂郎姓吳,叫吳硥,時年二十整,家有老母,人稱刁妹,在家養蠶織布。吳硥喜歡嫘茵,是看中嫘茵吃苦耐勞的秉性,也因嫘茵孤苦伶仃,無人管護,出於同情心,所以托媒婆說了一樁親事。嫘茵深知吳硥為人,老實忠厚,用情專一,其母刁妹紡得一手好線,會製衣、做鞋。嫘茵也未多想,答應了吳硥。
嫘茵和吳硥成婚當天,村莊所剩三千餘眾鄉鄰全為他們祝賀。婚房是吳硥家三間土瓦房,鄉鄰送的雞蛋、香餑餑、繡花鞋墊、碗和筷擺在屋裏土牆上。嫘茵無牽無掛,從自家中牽來一頭耕牛,趕來一群雞鵝。原以為,自此可以過上閑適日子,嫘茵開始隨婆婆學習養蠶織布。蠶房十平米,蠶架用木板隔開,一個個柳條編製的養蠶簸箕裏,皆為蠕動的蠶寶寶。清早,嫘茵上山采摘蠶葉,她背著巨大豦筐,爬上桑樹,將桑葉捋入筐裏。中午,嫘茵返回家中,將桑葉拋入養蠶簸箕裏,直到看著蠶寶寶沙沙地咀嚼桑葉,才會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