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天界,泛瀚神妙,班列佛、仙、神、尊及十二星宿。這十二星宿,有一神君,號稱“紫薇星君”。
紫薇星君,奉命玉皇大帝,掌控天下文人才子托世。紫薇星君,每一百年降世,使人間有緣者托其靈智,賦其心魄,才溢千秋,文傳百世,增予人間造化。
此紫薇星君,自上回降世人間,已逾多年。每日閑居天庭暢文閣,研習天下奇書,審視睿才,破解怪癖生文,博天下群書,閱人世文倫。
暢文閣,有書苑十二座,有書童十二位。此十二位書童,琴、棋、書、畫、文、詩、賦、憑、說、理、儀和表各一位,皆通天文地理,識詭辯絕論。書童中,有一童子,名曰:文顏生,曾奉星君指令,下世轉投狀元。文顏生是星君得意之徒,在十二位書童中排第二位。閑居書齋,紫薇星君喚來文顏生,麵授心睿:“顏生啊,人間多難,今趙佶掌權,朝綱混亂,戰事年年,百姓受苦。我欲旨授文曲星,降於塵世,化身狀元,近於趙佶左右,作書寫賦,令其心智開明,點化昏腐。”文顏生問:“星君既有此意,但不知誰去最為合適?”紫薇星君想了想,從桌上拿了一把白棋,恰有十二枚,輕撒於桌案。立時,顯出怪圖一幅。文顏生看罷,問星君:“星君,此為何意?可是布降圖?”紫薇星君一笑,道:“童子錯了,此乃授意圖。你瞧,你們十二位書童中,你露於其上,占圖心角,此意你去最為合適。”文顏生收拾棋子,給紫薇星君斟了茶,聽其布意。
宣和三年(1120年)二月,方臘聚義,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農民政權。宋徽宗心急如焚,一麵調兵遣將,將部署在浙眾兵集結,隨時聽候任用。一麵在京城同文臣武降密秘商討,準備抗之。
宣和三年(1120年)七月,忽聞有一神童,年約十七,文才武略皆超於常人,同年秋月,參加浙江科考,一舉奪魁。眾人聞知,紛紛談論,此才人究竟為何許人也。一問得之,原來,此人為江南淮陽人士,張樹屯——張姓人家之子,張嵗。張嵗,成名之年,整滿十七。家中有爹娘,靠幾畝薄田謀生。張嵗自幼聰明好學,通天文,懂地理,書法、詩詞皆無人堪比。
張嵗中了浙江科舉頭名狀元,一時成為人們熱議話題。此事,不出一月,起義首領方臘,和幕僚人士皆知曉。而皇室之人,宋徽宗也亦獲悉。
宣和四年(1121年)四月,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入清溪溪穀,遇上村姑,佯裝問路,攻陷清溪幫源洞,與殘餘義軍火拚,大敗方臘。之後,忠州防禦使辛興宗領兵截住洞口,勇立一功。方臘及部將等五十餘人被生擒。
方臘被宋徽宗俘虜以後,天下英豪無不扼腕歎惜。人們猜測,宋徽宗必殺之,以警示雞犬跳叫之輩。
狀元張嵗得知此事,心中為義士方臘微感憾然。同年十月,張嵗發布檄文,以一篇《謀士堪為天下材》上傳朝庭,欲為方臘開罪,也亦欲讓天下人醒悟,不再步其後塵。
宋徽宗坐於金鑾寶殿上,手執一卷奏章,心潮難平。眾朝臣中,有人偷窺了一眼那置於桌案的一篇奇文《謀士堪為天下材》,暗暗為新科狀元張嵗心驚膽戰。宋徽宗因方臘謀反,早已心憔力悴,怎肯再聽取文人謀士酸腐無力的一篇檄文?
朝堂上,眾文臣武降齊齊站立,靜候宋徽宗的批示。宋徽宗翻了翻奏章,心裏想:如今我剛收複方臘,天下人全都臣服於我,怎知還有怪異之聲傳來。這位浙江狀元,年僅十七,不知究竟是年歲尚輕之故,還是有人唆使,怎會上傳檄文,令人難堪?檄文之說,無非有赦免方臘一死之請,他可知方臘所犯何罪,所作何孽?歎歎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