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威脅利誘(2 / 3)

任勝話說得還算客氣,但語調中卻不免帶有著怨氣衝天的陰冷、生硬意味。

“既然任大人問起,那本人就據實相告吧!”並沒太計較任勝說話語氣的紀嘯,心裏逆向思維的考慮‘換成自己處於對方現在的位置上也不會好到哪裏去’中,露出了一臉疑惑之色、大搖其頭的接著說到:

“本人就奇怪了?鬧出了如此天大的禍事,又是何人在從中作祟、又是何人予以籌劃的哪?如此的一件震動大漢基業的大事,不應該是僅僅就在萬歲禦駕親征的這數月期間能夠籌劃明了的吧?望三位告知本人其中之詳情,本人也好想想能否尋到一個為諸位加以緩解的法子。據實說來,此事鬧得已經太過分了,諸位如非是為首者,能夠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

側坐錦墩上的三個人皺著眉頭、相互看了兩眼,儼然是三人中的為首者的任勝衝趙平點了點頭,老霍光的四女婿趙平在紀嘯的麵前首次的開口說話了:“其中的關節頗為繁臃,就由本人向紀大人稍作解說吧!”

在紀嘯點了點頭之後,原來身為朝廷的光祿大夫、相當於帝王的‘貼身秘書’的趙平,就口齒清晰的述說起了整個事件的始末……。

原來,整件事也並非是在漢宣帝禦駕親征離京之後、‘霍顯曾經預謀毒殺許皇後’的謠言乍起之時,霍氏兄弟為尋求自保才開始的貿貿然行動。

而是在一年之前,霍氏兄弟鑒於老霍光已經年齒漸長的時日無多,而有感於晉位不久的年輕帝王漢宣帝還十分精明、多才,霍氏兄弟在有心人的鼓動下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麵的預謀。而把還身在邊陲、並不知情的度遼將軍範明友推舉為未央宮衛尉,則也是預謀中的一部分。

隻是由於恰巧趕上了漢宣帝離京、而‘霍顯曾經預謀毒殺許皇後’的謠言乍起,才使得‘霍顯曾經預謀毒殺許皇後’這個謠言、恍若變成了霍氏兄弟開始行動的誘因。

而也正是恰巧在這個時候,霍禹、霍雲還被調回了京城暫時執掌京城的駐軍,也就使得霍氏兄弟具有了完全控製京城長安的所有條件:霍禹、霍雲執掌著京師駐軍,霍山執掌著剩餘未隨漢宣帝出征的禦林軍,任勝、鄧廣漢、趙平又執掌著內廷侍衛。

而此時,既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又仿佛出現了因謠言的陡起、既使是不動手亦將要接受家族均要獲罪的命運,也就促使著霍氏兄弟下決心動了手。

一年前開始籌謀這件事的時候,許皇後也就是剛剛才懷孕,霍顯想要借分娩之機毒殺許皇後的想法也根本就還沒有形成。

促使霍氏兄弟萌生此心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晉位才僅僅二年的漢宣帝,已經借老丞相蔡義去世之機,及時的把親信、嫡係魏相和丙吉擢拔到了丞相和禦史大夫這些主政的最高位置上,並還把軍方的幾位主要人物車騎將軍張安世、前將軍韓增、後將軍趙充國相繼的拉攏到了‘帝王陣營’,使得霍氏兄弟在即將難免要失去老霍光的庇護之時、也預感到危機的臨近。

當然,任何事都需要有人來從中推波助瀾。而這件事的最初推波助瀾者,乃是霍雲、霍山的舅舅李竟與其同為給霍氏兄弟擔任‘狗頭軍師’似的幕僚的好友張赦……。

聽到此的紀嘯,此時腦海裏不由自主的產生了這樣一個結論:原來霍顯的本姓應該是姓‘李’呀?

而趙平,則還在繼續的敘述著事件的始末:

在最初之時,乃是因許皇後的父親‘暴室薔夫’(宮廷織造處的役夫)許廣漢被封為了平恩侯,使得原就與許廣漢之間嫌隙頗深的張赫倍生嫉妒心之餘,就聯合李竟一起不斷的向霍氏兄弟加以讒言遊說:鼓動霍氏兄弟早作準備,以免等到老霍光去世以後,再想有所行動就完全的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