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禦風而行(1 / 2)

旭幽正在彷徨迷茫之中,竟有人來拜訪他了。

“旭幽師弟,你又參悟天地大道了?”一個異樣的聲音響起,頗有些嘲諷的意味。

旭幽打眼望去,發現迎麵來了三個人,卻是他的同門師兄弟,而且都是無昔派響當當的人物,絕非泛泛之輩。

大師兄吳孟青,三師弟風邪,最後一個矮胖子是四師弟皮裏光。

無昔山三千門徒,隻有這三人是孟無昔親傳弟子,且修為不俗,其他人不過按圖索驥,再傳弟子而已。

孟無昔創立無昔派,門下弟子三千,魚龍混雜難以禦製,就劃下輩分,分級管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金字塔結構。

孟無昔之下是四個人:吳孟青、旭幽、風邪、皮裏光。孟無昔身為一派掌門,自然居住主峰。其餘四峰有親傳弟子占據:吳孟青的墨頂峰,旭幽的無名峰,風邪的嵐山,皮裏光的水影峰。

所謂上傳下效,孟無昔如此行事,他的弟子也如此禦下。

墨頂峰弟子上千,占無昔派總數的七成。老大吳孟青就百裏挑一,選取其中精英七十二,以為嫡係。這七十二人修行五行之金,都以“金”為姓,而餘者不計。

嵐山弟子也不少,風邪選取同門修為可觀者三十六,以為嫡係。這三十六人修行五行之木,都以“木”為姓。至於挑剩下的,就是廢物了。

水影峰弟子偏少,皮裏光聚同門可造之材十八人,以為朋黨。這十八人修行五行之水,都以“水”為姓,而餘者……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同門了。

至於旭幽,則遊離於眾弟子之外,離群寡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無名峰之所以無名,就在於不名一文,它隻有旭幽一人。且不說其餘幾峰弟子眾多、群英薈萃的,就算他們也是隻有弟子一個,也是深得孟無昔真傳,精通五行功法,高深莫測之輩。而旭幽基本屬於被世界所遺忘的。

如此荒蕪的無名峰,如此名不見經傳的旭幽,竟一下子被孟無昔三大弟子前來拜訪,怎不令人生疑?

旭幽見說話的是師兄吳孟青,隻得勉強回應,敷衍一句了事:“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逝。我隻是在想我哪一天會死而已。”

吳孟青身為孟無昔首徒,修行的是金木水火土的“土”。在無昔山眾多功法秘聞中,唯有孟無昔和吳孟青可以修行“五行之土”。所以吳孟青的身份也最為尊貴,可以說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了。

吳孟青無奈笑道:“師父常教導我們,生是追求死的意義。大千世界處處存在五行奧妙,無昔山不過滄海一粟。如果旭師弟要追求死,不如多到塵世中走走。”他很誠懇的教導旭幽,怎樣才能死的更快!

吳孟青無父無母,也是命運坎坷,和旭幽同病相憐。他隻是年齡略大些,占了“大師兄”這份尊榮;然而他對旭幽沒有好感。如此的兩個難兄難弟相處並不融洽。

旭幽雖說與世無爭,吳孟青卻是危機感特強,總覺得旭幽會和自己爭“無昔山首徒”的地位。

沒有孟無昔的命令,吳孟青身份尊貴,怎麼會來旭幽這鳥不拉屎的無名峰呢?所以他外在表現上客客氣氣的建議,而實際上對旭幽煩得很。

“有身份地位的上流人物一向都看不起平庸的凡夫俗子”。這是吳孟青的思想境界。

吳孟青心道:一個廢物,還占著一個山頭。早死了早好,騰出地方來,我還能建個“金字門別院”。

一旁的皮裏光聽著吳孟青說話的味不對,也在琢磨“如果旭師弟要追求死,不如多到塵世中走走”的意思。難道大師兄的意思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守在無昔山自然一生平安。如果離開這個安樂窩,江湖險惡,自然死的更快了。

皮裏光也是愛思考的人。

旭幽沒有這麼多想法,他很簡單。他問大師兄:“走走?天大地大,可是我卻覺得萬千世界和這無昔山一樣無趣,有什麼意思呢。我能到哪裏去?”

作為一個宅男,旭幽沒有“世界這麼大,我想出去轉轉”的想法。

話如此說,旭幽卻陷入沉思之中:逝者已逝,生者已矣。世間再也沒有章回弟,也沒有章府。我又要往哪裏去?

吳孟青道:“天下之大,四海為家,何處不可往?”

風邪、皮裏光聽了一個勁的點頭:大師兄說的對。

旭幽無動於衷,心道:我始終逃不離這個枷鎖。就算出了無名峰,我也不過是從一個小籠子到一個大籠子的區別。有什麼意思呢?

無昔山門規森嚴,上尊下卑,等級製度殘酷無比。

吳孟青和旭幽兩人在交談,皮裏光和風邪不敢擅自插話。所以隻能用簡單的表情來讚同吳孟青。如果上天給他們也按條尾巴,估計正搖的歡快。

可是旭幽一時沉默,把吳孟青晾在一旁,就屬於不顧長幼尊卑、大不敬的。不過旭幽一向遊離於無昔山三千弟子之外,也就不在乎這些“規矩製度”了。

長久以來缺乏教養,旭幽就養成了“不懂規矩”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