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軍政的較量(一)(1 / 3)

南華河內總統府翟勤的辦公室裏,他手裏看的是海軍方麵的作戰報告,發生在東海的戰鬥已經於昨天上午十時四十五分正式結束,日軍海上艦隊已全部撤出戰鬥,向日本九州島方向撤退。

這一戰,南華第二艦隊毫無損失,但第一艦隊損失一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其它艦船損失十幾艘。

嚴純正采取的是邊打邊撤,用導彈不斷遲滯日軍前進,給伊藤整一的艦隊重大殺傷,完全達到了阻擊日軍第2分艦隊和主力艦隊彙合的目的。

在這一次海軍作戰中,雖然軍方有各種說法,但翟勤不認為有什麼錯誤。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錯。軍隊指揮官更是如此,你長大腦了,日本人也不是沒長腦袋,他們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笨蛋。相比之下,日軍的指揮也毫無問題。誰也不是神仙,能掐會算,很多戰場的事情都是臨時判斷,誰也不知道對方怎麼想的。在判斷中難免是錯誤的,能及時發現進行調整,把失誤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就算一個合格的軍隊指揮官。

雖然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戰場上的戰役最後還是看結果。畢竟還有一句“勝者王侯敗者寇”。勝利了,怎麼說都有理。南華這一次勝利正像海軍自己總結的那樣,並非是勝在指揮官多高明,也不是戰術水平多先進,而是勝在了各方麵科技超過日本。

南華有空中預警機,日本沒有。南華的戰鬥機全是高速戰機,日本不行。南華的雷達技術,無論是偵測距離還是信號處理,都不是日本能比的。最重要的是南華海軍使用的是導彈,而日軍還是大炮的軍艦,航速和武器,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日本唯一超過南華的是他們艦船數量多,噸位重,火炮口徑大,航空飛機數量多。在科技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日軍的失敗是必然的。

南華方麵也有不足的地方,航空母艦太少,艦載飛機太少,根本無法和日軍正麵對抗。這一次勝利完全是日本什麼也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不分開艦隊,也不和南華海軍糾纏,而是集中重兵集群,進行登陸作戰,恐怕南華沒有這樣輕鬆勝利的可能。空軍火拚上很嚴重,損失也不小。如果那樣,才是一場真正的火拚戰役。即使日軍失敗,南華也會大傷元氣。

但如今,翟勤采取了保守戰術,並不想和日軍拚,所以沈方輝的參謀部和陸海空三軍都覺得意猶未盡。並沒有讓日本承受太大的損失,他們隻是損失了兩艘航母,一艘戰列艦被重創受傷,十幾艘驅逐艦沉沒。對於日本海軍的龐大數量來說,這點損失不算什麼,他們的實力還在,最基本的本土防禦能力還在。

日軍唯一損失大的是空軍,一千多架飛機損失幹淨,讓日本的空中防禦力量一下減弱一半。相對於二百萬陸軍部隊來說,損失五六萬人算不上什麼。

但是進攻衝繩島失敗,為日本蒙上了一層陰影,山杉元也失去了自信。他向內閣提交了本土防禦計劃,在東條英機和軍方這些高層來看,山杉元已然沒有奪回衝繩島的信心。

整個防禦計劃是日本加快從海外向國內撤軍,把兵力集中在國內防禦上,防備翟勤進行登陸作戰。山杉元提出建立四個防禦總軍,把兵力集中在四個地方,本州島以東海和東都為中心,成立東京總軍。在九州島成立九州總軍,四國島一個,北海道一個,國內共計一百二十萬部隊,分成四個部分,每個地方保證三十萬軍隊。

其它的部隊集中在中國東北滿洲,共計保證九十萬部隊,其它的部隊三十萬集中在朝鮮,海軍組成新的聯合艦隊,上海青島的第4艦隊退守大連旅順,封鎖渤海灣到朝鮮地區。

第1艦隊在東京灣,第2艦隊在北海道,第3艦隊在九州,防禦南華海軍,盡力配置在朝鮮南部和日本九州、四國一帶,主要是防備南華的進攻。中國東北方向隻是保留少量的空軍,畢竟蘇聯的危害最小。

日本放棄了對衝繩島的奪取,翟勤鬆口氣,但形勢變化並沒有出現什麼好轉。衝繩島戰役結束一個多月了,南華方麵對軍隊進行全麵整編。海軍在河內成立了海軍司令部,統管海軍所有艦隊。

當海軍司令部的任命下達時候,所有人都吃一驚,因為南華海軍司令還是嚴純正。但是當另一項任命下達後,所有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也不能不佩服翟勤的高明地方。

這一次南華的軍隊變化可算是最大的,因為連參謀部都進行了變化,沈方輝終於離開了總參謀長的位置,成為南華陸軍總司令,同時是南華海陸空三軍最高副總司令,那就是翟勤之下的軍隊第一人。而國防部的權力上升。

參謀部由梁倫任總參謀長,增加了三個副總參謀長,分別是陸軍、空軍、海軍。這個變化,懂軍事的都明白,南華軍隊終於成氣候了。

參謀部是戰時機構,沒有戰爭的時候是歸國防部領導的。增加三個軍種的副總參謀長可以更好的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而平時是三個軍種的司令部負責,在國防部的領導下進行國土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