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大家明白過來是因為南華確實擴編了,大型艦船沒有,但導彈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增加了。由航母湄公河號和其它艦艇組成南華第一機動特混艦隊,邢偉業為司令,薛勇為參謀長。
由艦艇和直升機航空兵和近海反潛艦船組成了南華第二、第三、第四艦隊。第二艦隊駐守衝繩島,第三艦隊駐守海防、下龍灣,第四艦隊駐守南部金蘭灣。南華的艦隊很小,每個艦隊不過二十幾艘戰艦,隻有第一特混艦隊的數量大一些,他們卻駐在台灣。這是很奇怪的軍事力量部署,對於航母艦隊沒有在衝繩島而是在台灣,很讓人費解。
難道翟勤不打算向日本進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直到四五年的春節,南華和日本都在調整兵力。日本完全是守勢,但南華也不是進攻的態勢,難道兩方麵不想打了?這個布置引來了東西方各國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方麵,對於羅斯福來說,他在等,等翟勤進攻。參謀長聯席會議已然製定了進攻日本的計劃,隻是在等歐洲戰爭的結束。馬歇爾是了解羅斯福戰略的,亞洲的穩定是必須的,但他的穩定是建立在美國可控製的範圍之內。但南華突然不打了,讓美國方麵很擔心。
馬歇爾為此要求見羅斯福:“總統閣下,美軍是否可以加大進攻?麥克阿瑟已進入菲律賓,南太平洋上已沒有日軍部隊,我們完全可以從關島、中途島直逼日本本土。”
羅斯福搖搖頭:“喬治將軍,還不是時候。翟勤此人很有頭腦,他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他把守了進攻日本的通道,我們從南麵進攻的可能性並不大,隻有從東部進攻小笠原群島,直接攻擊日本中部。”
馬歇爾有些不以為然:“日本已失去戰爭的能力,他連南華都打不過,用什麼和美國打?從中部進攻也不是不行。”
羅斯福說道:“雅爾塔會議讓翟勤警覺起來,他在觀望,這一次衝繩島作戰,他有所保留。”
馬歇爾點點頭,美**方分析,翟勤完全可以取得更大戰果,日本基本不全軍覆沒也所剩無幾。但南華沒有擴大戰果,好像有些虎頭蛇尾,戰鬥停止的很快。他們空軍並非沒有戰鬥力,卻意外的沒有參加對陸軍和海軍的進攻,也沒有對九州和琉球北部進行攻擊。翟勤為什麼這樣?軍方沒有搞明白,就是有些不得要領,馬歇爾才想見總統弄明白這些,畢竟這不再是單純的軍事作戰,其中參雜的政治因素太多了。
能成為二戰期間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馬歇爾,能協調英法奧加各**隊,豈是沒有政治頭腦的人?所以他沒有冒然進攻,而是讓陸軍海軍隨著日本的撤退而靠近,步步緊逼。由於日軍把衝繩島南華空軍基地摧毀,同時又爆發東海的海戰,日本抓住機會把南太平洋的軍隊一舉撤回國內。把海軍和陸軍部署在小笠原群島方向,防守日本東部。
就是日軍快速撤退,麥克阿瑟的美軍成功進入馬尼拉,實現他當初的諾言。不過讓麥克阿瑟有些不滿足,也很沒麵子的是,他不是打回馬尼拉的,而是日軍主動撤退,他才回來的。
這讓他進入馬尼拉的時候,雖然受到菲律賓人熱烈歡迎,但麥克阿瑟總覺得有些臉上發燒。因此,他極力主張向日本進攻,想得到這個攻占日本的榮譽。
而太平洋艦隊也沒有什麼戰果,並沒有報珍珠港的仇恨,也想進攻。陸軍海軍全都要求進攻,所以,馬歇爾麵見羅斯福,想解決這個問題。
但羅斯福有自己的想法,他推算翟勤並不知道雅爾塔會議的內容。想分到日本的利益好處,就必須進攻日本。這一次考慮再三,會議沒有讓南華參加。羅斯福就是想刺激翟勤,想得到好處,被國際社會認可,那就拿出實力來,不進攻想和中國蔣介石一樣,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拉攏蔣介石對抗**,那其實是對抗蘇聯。南華沒什麼用處,翟勤這個人很貪,也有些自不量力,竟然提出想召開會議研究處理日本問題。美國不說話,什麼時候輪到南華說話了?南華注定是二流國家,不可能成為大國,更不可能成為一流的世界強國,最基本美國不會允許。
特意把南華排除之外,就是告訴翟勤,隻有投靠美國,成為美國的小弟,才能分到好處,否則什麼也得不到。
羅斯福也防備翟勤這個人流氓勁上來,單獨滅掉日本。和日本相比,別看南華弱,但他越打越強,日本越打越弱,最後南華會勝利,這一點不能不說羅斯福看得很準。
就是看出這些,美國才什麼也不做,就看著南華和日本打,這才是漁翁得利。命令馬歇爾製定快速進攻日本的戰術計劃,一旦南華和日本兩敗俱傷,美國會用閃電戰術在日本登陸完成戰勝日本,達到控製日本的目的。最後會讓筋疲力盡,損失太大的南華什麼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