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從政經驗也是缺乏的,當初的確沒有想到會發生這個問題。前幾個月雖然流民多了起來,但他手中有地,也就妥善處理好了。本以為流民數量會隨著安頓的人數增多而減少,誰知事與願違。
思考了片刻他對縣丞說:“先看看工匠籍的有多少,能安排的全都安排到工地去,先給他們有口飯食,自力更生。今後上海發展需要更多的工匠。兵籍的扔給戚繼光,剩餘農籍的我想辦法處理。先開倉放點糧給他們,一定要把他們穩住了。”
朱恒立馬坐車到府治找何鼇商量去了。
“大人,這就是目前上海麵臨的情況。”朱恒向何鼇講述了他的困境“你看是不是能和華亭縣商量下,流民安置到他們那裏去,那裏大戶的土地退還工作做的也差不多了。至於農稅問題早晚也是要實施的,趁此機會一並做了吧!”
何鼇對於這個朱恒很無奈:“師弟啊,你盡給我出難題,我這個知府當的有點像你的保姆。回去吧,這事我去辦。”
朱恒說:“謝師兄。聽老師說他在運作你去浙江,先恭喜了。”
何鼇不客氣地說:“去到哪裏都還不是給你當保姆的命?”
朱恒哈哈大笑開心地離去。
過了三天,華亭知縣直接到了上海縣衙與朱恒商量收治流民事宜。討論了農稅二十稅一的執行及大戶地主退還土地,重新丈量田畝問題。
朱恒粗略算了下,單單是鬆江府,重新丈量土地後會比現在魚鱗冊中所記載的耕地多出七十多萬畝。若二十稅一,一年可多收農稅近五萬兩。若在別的地方十稅一就是十萬兩啊。大明朝土地何其大,若都重新丈量,大明光農稅一年將能多收多少呀。
流民的到來其實解決了退還田耕種的問題,雖然退還的田有一大半是有農民所有的,小部分是無人之田。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既然華亭縣如此配合,省了上海許多麻煩,朱恒就與華亭縣合作,給了些福利給他們,大家有肉一起吃嘛。
事情就這樣愉快輕鬆地解決了,至於會不會有更多流民到來,他們也不知道,隻好到時候再做打算。
由此看出,不管在哪個時代,土地都是最關鍵的,農民有地就有日子過。多少次的農民起義說到底都是為了地。所以朱恒更堅定地要解決明朝日益嚴峻的土地兼並問題。
隨著朱恒的改革,他自信大明朝的經濟將會迎來快速增長期。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勢必會造成大明朝人口的井噴,到時候日益增長的人口與土地必然會形成矛盾。所以一定要趁矛盾激化之前處理好土地問題,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