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
十幾年的時光,心學徹徹底底成了大明王朝的主流學說,幾乎徹底超越官方提倡的程朱理學了。虔誠的追隨者,堅持程朱理學者的口誅筆伐,榮譽和拍磚永遠是並行不悖的。王守仁不介意。
他的妻子早已去世,他孑然一身,埋首書堆,傳授學說。心如止水,心無一物。
那時,已經換成嘉靖皇帝了。
他是朱厚照的堂弟,孝宗皇帝同父異母兄弟的兒子。
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朱厚照的寵臣江彬,對堂兄皇帝的所作所為多有非議。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新皇帝會徹底革新朱厚照生前的弊病時,才發現這個皇帝也不是善茬。他先後罷免了楊廷和父子,許多年時間不上朝,任用超級大奸臣嚴嵩,著名的青天大老爺海瑞大人對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評價“嘉靖,家家淨也”。就是說,在他的領導下,大明王朝的人民全部變成了窮光蛋。
曆史會證明,他比他的堂兄朱厚照同誌凶殘一萬倍。
這一次,是他找王守仁。
當然不是找王大人喝茶聊天,而是找王大人幹活。
因為朝廷接到急報,兩廣地區發生了少數民族叛亂,兩廣總督姚鏌搞不定,其他武將也不接這個燙手山芋,嘉靖沒法,想到了王守仁。
王守仁被委任為左都禦史,率軍平叛。
多年的征戰和奔波,王大人的身體已經很差了。而且,他還得了肺病,瘦骨嶙峋。他的門人弟子都勸說他拒絕這份苦差,以他現在的巨大聲望,皇帝也不好勉強。
但是,他沒有拒絕,一口答應了。
他想起一個場景:許多年前,也是被一群山民圍攻,一個女人單槍匹馬大搖大擺地走過去告訴大家“皇帝早就知道你們來迎接,所以給你們準備了賞賜”——一句話退敵,揮手之間,笑看風雲。
那裏,正是現在的叛亂之地。
那些人之所以造反,是吃不起飯。中國之人民,但凡有三寸活路,都斷斷不會拿上生鏽之菜刀。
他們別無出路,他們隻有造反。
彼時已無夏小寶,沒有人會談笑之間給他們承諾:放下武器,免除賦稅,朝廷會讓你們有飯可吃。
王大人操練部隊,往兩廣進發。
也許是他的名聲實在太過響亮,連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如雷貫耳,一聽說王大人來了,不好,趕緊投降。
王大人也不廢話,鑒於那兩個頭目曾經對兩廣總督玩兒過幾次假投降,他就把這兩人拉出去每人著著實實地打了50大板,然後,全盤招安。
兩廣之亂,就此平息。
朝野上下,一片歡呼,鋪天蓋地的讚揚和榮譽湧向王大人。
那個秋風蕭瑟的十月,他踏上了歸鄉之路。
路過南昌的時候,他停下來。
那是一座石橋,處於要道。
寧王之亂的時候,他不知多少次路過這裏,憶往昔,崢嶸歲月。
他也曾在這裏講學,一居就是幾年。
大家不知道他為何會留在這裏。學生們猜測,也許是為了追憶當年的光榮戰役?王大人在這裏一停留就是半個月。
無數行人來來去去。
每天,他都站在橋的同一邊。
某一日,夕陽西下,秋風寒涼,行人歸家。
他驀然回首,看到一個身影踽踽而去。
他尾隨奔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