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國縣便是後世著名的舟山群島,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於宋神宗時期設置。
唐開元二十六年,在古甬東地設立翁山縣。下轄富都、安期、蓬萊三鄉。“翁山”一名則因境內有翁山而得。這是舟山群島第一次建立縣級政區。縣治初設義頁河,後移於鎮鼇山旁。
唐大曆六年,臨海人袁晁揭竿起義,連陷浙東諸州縣,並一度占領翁山,翁山縣因此被撤銷。
宋熙寧六年,王安石在鄞州任縣令,上奏朝廷重置縣治。神宗批準這一奏請,在舊翁山縣地重置縣治,名昌國。
秦頌走到趙構的身側,輕聲說道:“當年神宗皇帝將翁山改名為昌國時,曾有批複,此地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連甌閩,西通吳會,實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壯國勢焉!”
“臣曾聞,日本雖然為地域狹長之島國,但島上多金山和銀山,若是將昌國開發出來,作為連接日本與臨安的海上中轉站,所獲之利,無法想象!”
“昌國為臨安海上門戶,若是在群島之上設置燈塔,在航道附近組建水師,使用臣督造的明輪戰艦,則不用擔心北虜走海路來襲,還可以控製南方那些從事海上走私貿易的世家與高麗和日本的交易,將這些原本該由朝廷賺取的財富收回來!”
毫無疑問,昌國群島對於經濟重心遷往東南的大宋而言,具有著軍事和經濟的雙重意義,秦頌稍微一說,趙構便能掂量出這裏麵的輕重。
“若是建設昌國縣,需要一位廉潔能幹而且通曉軍事的能臣,不知輔仁可有推薦?”隻要不是出兵打仗,趙構做決斷的速度其實並不慢。
秦頌指著自己的鼻子,毫不謙讓地說道:“放眼大宋,除了臣,再找不出第二個比臣更合適的人選了!”
趙構頓時大笑,他就喜歡秦頌這樣坦誠直爽的性格。
“你不行!”趙構使勁搖頭,“朕不是說你的能力不足,就算讓你現在出任臨安府尹,對你而言都不是什麼難事。是朕,離不開你。昌國距離臨安雖近,乘船三、四日間便可抵達,但總不及你住在鳳凰山下方便,朕隻要想見到你,半個時辰之內,你便可以出現在朕的麵前!”
秦頌露出無奈的表情,不再繼續為自己爭取。“除了臣,還有一位也可勝任!”
“哪位?”
“漢中知府劉子羽!”
“劉子羽確實不錯,但昌國隻是一個縣,你讓堂堂正四品的知府去做正七品的知縣,這肯定不合適的。”
“有五百萬貫的巨量投資砸向昌國,陛下可以直接將昌國升格為州。另外,以劉子羽這些年在西線做出的功績,官升一級,在六部兼任個侍郎什麼的,似乎也不為過。”
秦頌知道趙構知道他跟劉子羽的關係,但還是如此直白的提出了要求,因為他相信趙構不會拒絕。
如果不讓秦頌去昌國群島親自負責,那就必須要安排一位能跟秦頌合得來,或者說願意按照秦頌規劃抓落實的官員,而劉子羽絕對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首先,劉子羽跟秦頌的私人交情很深厚。
其次,劉子羽雖然個性很強,但為官清正,不會打建設資金的主意。
再次,劉子羽雖然是文官,但很早便隨他父親在軍中做事,通曉軍事,就算指揮軍隊作戰,也不在話下。
昌國群島以後必然要駐守步兵和水師,將這些部隊交給劉子羽顯然要比交到武將手中更加讓朝廷和皇帝放心。
“漢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兩年朕也不是沒有想過將劉子羽擢升到更高的位置,但若是他離開漢中,誰來接任?”
趙構這是準備好人做到底,連劉子羽空下來的位置也讓秦頌推薦人選了。
秦頌的這份方案,實在太符合趙構的胃口了,他必須要酬謝秦頌精心做出的謀劃。
“南鄭縣令何彊,為已故大宋相公何栗的侄子,雖然是因為何栗死節之後萌補為官,但這些年在南鄭政績突出,百姓信服,若是由他接任漢中知府,可勝任。”
何栗是在金營之中絕食而死,對於這樣的忠誠,皇帝必然不會嫌惡,而是會牢記於心。秦頌在說何彊之前,先說何栗,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深何彊在趙構腦海中的印象。
皇帝也是人,不可能記住所有知縣一級的官員名字,甚至連州府一級的官員名字,他都未必一口說的上來。
隻要趙構這邊記住了,回頭吏部送上來的官員推薦名單之中出現何彊的名字,趙構肯定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