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史之惑(2 / 2)

太史慈低著腦袋,說道:“是的,請大人責罰。”

白江摸了摸胡子,問道:“那現在這些難民去哪裏了?”

太史慈不知道白江的意思,想了想說道:“應該還回到城中了吧。”

白江做到桌子前,笑了笑:“子義,你覺得這些難民可憐,可以把軍糧分給他們,那麼現在比之前有什麼區別?多了一碗米麼?”

太史慈愣住了,白江的話很有道理,雖然太史慈覺得這麼做似乎是正確的,但是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裏。

白江見太史慈愣住了,也沒有怪罪他的意思,說道:“子義呀,你知道這件事情你做錯的不是給難民軍糧,而是給了軍糧後,又把這些難民放回去了。”

白江的話徹底讓太史慈懵了,要說上陣殺敵,太史慈自然沒有二話,但是遇到這種要動腦子的事情,太史慈真的有些感覺腦袋要炸了。

太史慈有些木木的問道:“大人,為何把難民放回去就是錯誤的呢?”

白江說道:“子義啊,當初我第一次與幽州牧劉虞大人見麵的時候,其實就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就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那就是以工代賑。”

太史慈雖然對這方麵不通竅,但是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熱愛學習,所以太史慈連忙問道:“什麼是以工代賑?”

白江說道:“子義,你看這甘陵縣,殘垣斷壁這麼多,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去清理、重建。那這些人從哪裏來?是用我們的士兵嗎,那誰去打仗?”

太史慈好似開竅了一般,眼睛一亮,說道:“大人的意思可以讓那些難民來重建?”

白江站起身來,來到營帳外,看著月色下的甘陵縣,說道:“不錯,這些難民大部分都是甘陵縣本地人,讓他們重建,想必他們也會更快完成吧。”

太史慈說道:“要不我去把那些難民召集起來?”

白江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現在哪有這麼容易,這些難民已經得到了米,不一定會在出現。還是等明天白天再看看吧。”

白江收回目光,看向太史慈問道:“對了,根據張希所言,這裏應該還有一支叛軍在活動,可有探查到什麼消息嗎?”

太史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今天被難民的事情所拖住,所以並沒有……”

白江直接無語住,真的沒有想到太史慈竟然也會有這一麵,隻得故作嚴肅的說道:“子義啊,難民的確是個問題,但絕不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既然今日你不曾去找,那我便懲罰你帶著一千騎兵前去附近搜索一番。”

太史慈心中其實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現在白江讓他前去探查,雖然是夜晚,也沒有什麼怨言。

太史慈讓士兵們人手一根火把,在朦朧的月色中,離開甘陵縣。

其實白江已經不對太史慈的搜索抱有什麼希望,畢竟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太史慈在甘陵縣的動靜也不小,想必叛軍也收到消息了。

夜晚搜尋確實困難,太史慈雖然也想著找到些蛛絲馬跡,但是天黑,也確實見不到什麼。

如此,到了第二天,才被太史慈找到了一個不算是蹤跡的痕跡。

白江有些疑惑的看向太史慈,說道:“子義,這就是你找到的線索?”

太史慈拿著一個木炭,說道:“不錯,大人這裏處於河流急流口,不可能是從河流上漂來的,而我們夜間使用的是木質火把,燒出來與其顏色相差甚遠,所以一定是有人在此宿營過。”

白江四周環顧一圈,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露營地址,於是問道:“雖然能夠證明這股叛軍確實存在,但是現在想要找到他們還是太難了些。”

太史慈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有河流的緣故,現在根本不知道對方向什麼地方去了。

白江說道:“先回去吧,等清河國重建了差不多,我們就去平原國,至於那股叛軍,讓花邵辰沿路多加注意便是。”

太史慈點了點頭,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隻能先這樣。

有了白江的動員,甘陵縣的重建工作還是很快的,主要就是一些木製的門窗,一些老舊的茅草房,其他的大抵上底子還在。

並且有了難民的加入,工作效率和進度都大大提升。難民有地方住,田有人種,清河國境內的生機又重新煥發起來。

隻不過是短短十天時間,清河國便煥然一新。而白江等人前往平原國也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