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斯大林(13)(2 / 3)

-Page 596-

附 錄

1991 年春,師老第二次聽審書稿。當聽到李德是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 時, 師 老 發 火 了, 嚴 厲 地 質 問 我:“ 你 是 怎 麼 搞 的? 不 敢 實 事 求 是? 搞 曆 史, 一 定 要 堅 持 求 真 存 實 ,不 唯 書 ,不 唯 上 ,隻 唯 實 。隻 有 實 事 求 是 ,才 能 立 於 不 敗 之 地 。” 我 拿 出 了 8 本 記 敘 李 德“ 是 共 產 國 際 派 來 的 軍 事 顧 問” 的 書 籍, 請 師 老 看。 並 談 了 自己的難處。

師 老 笑 道:“ 天 下 無 難 事, 實 事 求 是 難! 李 德 的 情 況 我 了 解。 他 當 時 和 我 住 在 一 棟 大 樓 裏。 你 拿 的 這 些 書 的 論 述、 注 釋 的 條 目, 對 李 德 的 介 紹 都 有 錯 誤, 而 且 是 重 要 錯 誤, 應 該 改 過 來, 避 免 以 訛 傳 訛”。 接 著, 他 又 詳 細 地 談 了 他 與 李 德 來 華 前 後的情況和他與李德交往的詳情。他談得翔實而具體,很有說服力。

後 來, 我 作 了 一 年 多 的 調 查 研 究, 找 到 了 張 聞 天、 王 稼 祥、 朱 仲 麗、 王 明 等 當 事 人 關 於 李 德 來 華 身 份 的 記 敘, 證 明 了 師 哲 觀 點、 記 憶 的 正 確, 才 改 寫 書 稿, 論 證 了 李 德 不 是 共 產 國 際 派 來 的 軍 事 顧 問, 並 寫 了 論 文《 李 德 是 共 產 國 際 派 來 的 軍 事 顧 問 嗎?》。1992 年 黨 的 十 四 大 期 間,《 光 明 日 報》 發 表 了 此 文, 引 起 了 許 多 報 刊 轉 載、摘發,引起了社會重視。

師 老 對 此, 十 分 鼓 勵。 他 揮 筆 為 我 題 詞:“ 承 先 啟 後, 繼 往 開 來”。 並 多 次 語 重 心 長 地 說:“ 寫 曆 史, 幹 事 業, 一 定 要 堅 持 實 事 求 是 ”,“ 實 事 求 是, 是 馬 列 主 義 和 毛 澤 東 思 想 的 精 髓 和 靈 魂 ! 是 幹 事 成 功 的 訣 竅, 是 克 敵 製 勝 的 法 寶 ”。 現 在, 師 老 雖 然 離 開 了 我 們 ,但 他 的 思 想 、精 神 、教 導 和 高 風 亮 節 ,會 永 遠 記 在 我 們 心 裏 , 鼓舞我們前進 !

(原載《陝西日報》1998 年 8 月 18 日)

573

-Page 597-

附錄 6. 《 華 聖 文 化 》 載 文 :

我和祖國甘苦與共六十年

劉傑誠

今 年 是 新 中 國 六 十 華 誕, 也 是 我 在 黨 的 領 導 下 由 一 個 地 主 的 放 牛 娃 成 長 為 中 共 黨 史 研 究 員 的 六 十 年。 我 是 黨 和 人 民 的 兒 子, 與 新 中 國 一 起 成 長, 甘 苦 與 共, 心 心 相印,感觸頗深。

一、開國大典在農村

艱難困苦,玉成於汝。1933 年 8 月,我出生於陝西省富平縣老廟鄉東劉堡。少 時家貧,小學畢業後給地主拉長工,打短工,當放牛娃,受盡了壓迫、剝削,走投無路。 1948 年 8 月 通 過 國 民 黨 封 鎖 線 到 延 安 去 找 共 產 黨, 走 到 洛 川, 在 黃 龍 分 區 司 令 部 報 名參加了解放軍。第三天,我被介紹到黃龍分區幹部學校去學習。

參加革命後,我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感到一切新鮮,美好!人和人平等相待, 官兵民眾打成一片,生活雖然艱苦,但比我家還強,能吃飽飯。所以學習、工作很積極, 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團。當年 12 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標誌著我的新生。新中國, 給我插上了騰飛的雙翅,使我宏圖大展。從此以後,我嚴格按照黨的要求,學習、工作, 鍛煉自己,不久,被任命為黃龍分區幹部學校團委副書記,工作幹得有滋有味。 1949 年秋天,組織上派我到黃陵縣搞土地改革,任工作組長,幫助貧雇農翻身解放。 一 天, 區 上 通 知 開 會, 說 是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要 成 立 了。 我 們 和 貧 下 中 農 代 表、 基 幹 民 兵 一 起 去 到 區 政 府 廣 場 上。 見 那 裏 紅 旗 招 展, 人 群 如 潮, 鑼 鼓 聲、 嗩 呐 聲 彼 伏 此 起。 各 村 的 工 作 組 和 貧 下 中 農 代 表 站 在 一 起, 唱 歌、 呼 口 號。 有 的 唱:“ 沒 有 共 產 黨 就 沒 有 新 中 國。” 有 的 唱:“ 解 放 區 的 天, 是 明 朗 的 天!” 突 然, 大 會 主 席 宣布:北京的大會就要開始了,請大家肅靜,聽廣播。

所 謂 廣 播, 是 一 台 舊 收 音 機。 它 使 人 們 聽 到 了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的 禮 炮 聲,-Page 598-

附 錄

聽 到 了 莊 嚴 的 國 歌 聲, 聽 到 了 敬 愛 的 毛 澤 東 主 席 莊 嚴 宣 布:“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成 立 了!” 會 場 上 頓 時 沸 騰 起 來, 歡 呼 聲、 口 號 聲、 歌 聲、 鑼 鼓 聲、 嗩 呐 聲 吼 成 一 片, 表 達 著 人 們 對 新 中 國 的 祝 福 和 企 盼! 那 一 天 的 情 景, 至 今 仍 藏 在 我 的 心底,不時會閃現在眼前,使我感到無比自豪,奮發圖強!

二、十屆國慶辦展覽館

1953 年春,我被調任黃陵縣團縣委書記,後任延安中學黨支部書記兼團委書記、 延安團地委學校和少先隊工作部長等職。我先後在延安工作 15 年,跑遍了陝北的山 山 水 水, 調 查 了 解 革 命 先 烈 的 英 雄 事 跡, 訪 問 了 吳 岱 峰、 王 世 泰、 師 哲、 習 仲 勳、 馬 文 瑞、 劉 景 範 等 老 領 導、 老 紅 軍、 老 赤 衛 隊 員、 老 少 先 隊 員, 搜 集 了 遊 擊 隊 旗、 榆 木 炮、少先隊旗、兒童團旗等 500 多件曆史文物,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靈魂震撼。 調查研究出智慧。我把調查的材料,整理成革命故事,到各縣中小學去宣講,青 少 年 們 都 愛 聽。 往 往 是 我 講 得 熱 淚 盈 眶, 同 學 們 聽 的 淚 流 滿 麵, 紛 紛 要 求 把 這 些 材 料 整 理 出 來, 寫 成 書 或 辦 展 覽, 供 大 家 看。 後 來, 在 中 共 延 安 地 委 領 導 下, 我 和 十 多 位 青 年 團 幹 部 一 起, 在 延 安 二 道 街 工 人 俱 樂 部 的 大 禮 堂, 辦 起 了 一 所“ 延 安 少 年 兒 童 革 命 鬥 爭 展 覽 館”, 黨 和 國 家 領 導 人 宋 慶 齡、 林 伯 渠 為 展 覽 館 題 寫 了 館 名, 並 題詞:“秀俊鍾聖地,努力愛春華”。

功 夫 不 負 有 心 人 。1958 年 , 我 的 第 一 部 書 稿 , 在 北 京 《 紅 色 少 年 》 刊 上 連 載 了 五 期, 取 名 為《 劉 誌 丹 少 先 隊》, 由 中 國 少 年 兒 童 出 版 社 正 式 出 版, 後 被 評 為 1959 ~ 1960 年 度 全 國 優 秀 少 年 兒 童 文 學 獲 獎 作 品 。

1959 年,為迎接新中國第十屆國慶,我主持創辦的《延安少年兒童革命鬥爭展 覽 館》 在 6 月 就 正 式 在 延 安 開 館 展 出。 由 於 黨 的 領 導、 社 會 重 視, 展 覽 多 年, 有 10 多萬人和 40 多個國家的外賓參觀,得到了廣泛好評。

三、大風浪裏煉紅心

1960 年秋,我被調任延安歌舞劇團黨委副書記兼藝委會主任,後又任陝西省歌 舞劇院、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專業編劇。我喜愛藝術,更愛好創作,初到此行,認真學習, 刻苦鑽研,準備大幹。但是,一場始料不及的災難,迎麵襲來了!

1962 年,八屆十中全會決定以階級鬥爭為綱,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康 生一夥趁機興風作浪,組織大量文章,批判李建彤同誌的長篇小說《劉誌丹》,後來, 又掀起了一股“揪彭(德懷)高(崗)習(仲勳)反黨集團”的狂風惡浪。凡是與《劉575

-Page 599-

576

毛澤東與斯大林

誌 丹 》小 說 有 關 的 人 ,甚 至 於 寫 過 有 關 劉 誌 丹 作 品 的 人 ,大 都 被 批 判 、鬥 爭 、懲 處 , 甚 至 被 戴 上“ 反 黨 分 子” 的 帽 子 勞 動 改 造, 陝、 甘 兩 省 因 此 而 受 到 株 連 者 竟 達 一 萬 多人。我和《劉誌丹少先隊》一書,很快地便成了批判的重點。

寧 為 玉 碎, 不 為 瓦 全。 造 反 派 批 判 我, 要 我 交 待“ 黑 後 台”, 我 說 我 訪 問 的 都 是 老 革 命、 老 紅 軍, 是“ 紅 軍 領 導”, 是 紅 的, 沒 有“ 黑 後 台”。 你 們 把 紅 當 黑, 黑 紅 顛 倒, 黑 白 不 分, 豈 有 此 理! 氣 得 造 反 派 拳 打 腳 踢, 刷 大 標 語:“ 打 倒 反 黨 黑 作家劉傑誠!”“打倒彭高習的吹鼓手劉傑誠!”接著是抄家、掛白旗!我人格被辱, 痛不欲生!

時間是公正的裁判員。不久,黨中央粉碎了林彪、江青、康生、四人幫反黨集團, 撥 亂 反 正, 革 命 的 文 藝 解 放 了!《 劉 誌 丹 少 先 隊》 不 僅 被 平 反, 恢 複 名 譽, 而 且 又 多次再版發行,並被翻譯成朝鮮文出版了!

我 受 到 鼓 舞, 創 作 的 激 情 更 高 了。 後 在 20 年 的 文 藝 創 作 中, 創 作 了《 邊 區 生 產歌》、《軍民紡線線》、《戲迷新傳》、《化雨春風》、《趙興龍》、《兩張契》、 《 三 件 寶》、《 渭 水 新 潮》、《 再 戰 蒼 龍 嶺》 等 歌 劇、 秦 腔、 歌 舞 劇 等 劇 本, 部 分 在 陝 西 省、 西 北 大 區 會 演 中 獲 獎。 有 的 還 到 北 京 中 南 海 懷 仁 堂 給 黨 中 央 領 導 演 出。 這在當時是很高的獎勵。

1965 年 10 月,1999 年 10 月,2004 年 10 月,為了慶祝新中國誕辰,中央調集 了 一 批 文 藝 節 目 進 京 演 出。《 邊 區 生 產 歌》、《 軍 民 紡 線 線》 作 為 陝 西 省 歌 舞 劇 院 的保留節目,先後多次到北京、上海、廣州、新疆等地演出,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中央電視台向全國播映,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好評。

四、改革開放創新路

家鄉是我生命的搖籃,創作的源泉。1978 年秋,我回家探親,見村裏正在搞“窮 過 渡”, 鄉 親 們 叫 苦 連 天。 我 和 三 弟 劉 興 傑 一 起 在 村 裏 調 查, 發 現 那 是 由 於 上 級 瞎 指 揮 ,把 生 產 隊 為 單 位 的 經 濟 核 算 升 格 為 大 隊 核 算 。於 是 ,我 以 三 弟 劉 興 傑( 農 民 ) 的 名 義, 寫 了 一 篇 文 章:《 看 看 窮 過 渡 給 我 們 造 成 的 災 難》, 發 表 在 1979 年 1 月 4 日的《人民日報》上,引起了中共陝西省委的重視。1 月 7 日,中共陝西省委在《陝 西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通知:《一定要尊重社員的民主權利,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 副題是《答複劉興傑同誌兼告各地縣委》,說“劉興傑同誌批評我們的意見是正確的”。 原 來, 這 時 候, 中 共 中 央 正 在 北 京 開 十 一 屆 三 中 全 會, 中 國 曆 史 進 入 了 改 革 開 放 新-Page 600-

附 錄

時 期。 過 了 幾 天,《 人 民 日 報 》 又 發 表 文 章:《 陝 西 省 委 公 開 接 受 讀 者 批 評 —— 一 定要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全國很快地糾正了“窮過渡”風。

1982 年秋,我又去農村調查。這時候,東劉大隊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 引下,由大隊核算又改成了生產隊核算,接著又實行了大包幹。許多老農興奮地說: “大包幹,大豐收,大變化!這是三中全會給我們帶來的好光景 !”

我 把 這 次 調 查 的 情 況, 寫 成 了《 鮮 明 的 對 比》 一 文, 講 述“ 窮 過 渡” 前 後 東 劉 村 的 變 化, 發 表 在 1982 年 10 月 18 日 的《 陝 西 日 報 》 上。《 陝 西 省 誌 》 第 四 十 七 卷中記述了此事。

五、主編《革命英烈》 加強民族脊梁

1980 年秋組織上調我去籌辦《革命英烈》刊。我帶人到延安采訪時,發現在文 化 大 革 命 中, 四 人 幫 一 夥 對“ 四 八 烈 士” 造 謠 汙 蔑, 說 什 麼“ 葉 挺 是 軍 閥”、“ 王 若 飛 是 叛 徒”, 造 成 了 嚴 重 的 惡 果。 三 中 全 會 後 全 國 人 民 十 分 關 注 黨 對 這 些 英 烈 怎 麼看。所以,我和延安丁工寫了《不朽的豐碑—— 延安人民緬懷四八烈士紀實》,在《革 命 英 烈》 創 刊 號 上 發 表。《 人 民 日 報》 以 整 版 篇 幅 轉 載, 中 央 人 民 廣 播 電 台 和 省、 市廣播電台廣播,引起了全黨、全國的關注和好評。

《 革 命 英 烈 》 於 1981 年 4 月 創 刊, 是 全 國 第 一 家 褒 揚 革 命 英 烈 的 刊 物。 我 主 編《革命英烈》雜誌 10 年,出版發行 47 期,連同革命英烈叢書 11 部,約近 500 萬字, 褒揚了陝西和全國著名烈士約 3000 名。我力主《革命英烈》要立足陝西,麵向全國, 放 眼 世 界 ,辦 成 一 流 刊 物 。每 一 期 刊 物 都 要 求 要 有 新 的 人 物 、新 的 思 想 、新 的 意 境 , 新 的 麵 貌。 必 須 做 到 五 真, 即: 人 真、 事 真、 情 真、 言 真、 形 象 真。 立 足 真 實, 文 采 飛 揚。 我 強 調: 真 實 是《 革 命 英 烈》 的 生 命; 文 采 是《 革 命 英 烈》 的 翅 膀。 文 史 結合,展翅高飛,感染千百萬人民群眾,努力加強新中國的脊梁。

《 革 命 英 烈》 受 到 了 中 共 中 央 和 中 共 陝 西 省 委 領 導 及 社 會 各 界 的 重 視 與 好 評。 陳 雲、 彭 真、 李 先 念、 王 震、 習 仲 勳、 薄 一 波、 姚 依 林 等 中 央 領 導 同 誌 都 曾 親 筆 為 該 刊 寫 稿。 李 維 漢、 王 首 道、 何 長 工、 馬 文 瑞 等 黨 和 國 家 領 導 人 都 曾 著 文 表 揚 該 刊 辦 得 好。 今 年 是 新 中 國 六 十 華 誕, 全 國 評 選 的 200 名 對 新 中 國 有 突 出 貢 獻 的 英 烈、 模範人物中,就有 93 位是《革命英烈》調查研究、整理發表、褒揚過的英烈、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