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十三幅畫 漁陽弄(二)(2 / 3)

數千年來,前世今生,她忘不了曾經無數個日月中的斜倚熏籠,孤燈長夜。等了這麼久,隻是期待每天能多看他一眼。多少次強顏歡笑,也隻是期待看他的日子能長一點。她等得實在太久太久了,久到已經忘記她最初是想等到什麼。

她靠在他的懷裏,連哭泣都不敢有所動靜,生怕身體輕顫也會令他煙消雲散。在夢裏,她也知道這隻是一場夢。她希望夜再久一些。隻願長眠夢中,永不複醒。可是,不管她如何小心翼翼,他終究還是化為一縷輕煙,無聲無息地離開了。

在夢裏好像過了三千年,但一個翻身羲嵐睜開雙眼,發現外麵天都沒亮,枕頭倒是濕了大半。她點了燭台,磨墨準備寫信給逸疏,可是墨中混了殘淚,稀得無法題字。她本想再磨一些,轉念一想,鴻雁遊魚,山長水闊,即便寫好了信,又能寄到何處?

夢中她似乎回到了少女時代,因而有些嬌氣愛哭。這會兒她清醒了,覺得情緒很平靜,想哭也哭再不出來。她放下筆,望著營外山南山北花開,千裏萬裏月明,忽然發現,原來大唐江山未變,還是開元盛世的樣子;鏡中朱顏也未改,還是八年前的樣子。可是,不管是江山還是人,都一夜間老了。

五日後,潼關失守。據聞哥舒翰退回關西,依然在驛站張貼告示招攬失散兵士,想重奪潼關,卻被另一唐軍逼迫卷甲投降安祿山。哥舒翰寧死不從,被對方用馬綁腿拖向洛陽,後生死未卜。

長安一片混亂,百姓聽見安史大名都會嚇得抱頭鼠竄。往日“千官雁一行”的大明宮外冷冷清清,李隆基在高公公等人的護送下去上朝。這一路上,他想起兒時祖母對自己聊起太宗皇帝統治下的大唐,想起神龍政變中皇叔逼祖母退位時祖母臉上的滄桑,想起自己與姑母聯手誅殺韋後……那一年他二十七歲,父親禪位,他在太極宮登基稱帝,心中一腔熱血難以平複。這一路走過來,他踏過了多少故人的積屍鮮血,見證了多少血親的生死離別。上有九鳳回日之青天,下有臥龍盤旋之疆土,千千萬萬蒸黎蒼生都在親眼見證,他成了大唐皇帝。從此以後,他要勵精圖治,在悠悠青史中翻開最壯麗的一頁。

直至潼關失守前,他都覺得開元年間的盛世依舊曆曆在目;初遇玉環時那驚鴻一瞥,也不過昨日之事。直至坐上龍椅,看見上朝的官員隻有三人,他們還是規矩地下拜喊著“吾皇萬歲”,聲音微弱難聞。如今即便是以身殉國,在地下遇見陳後主,怕都無顏提及《玉樹□□花》。

人生不過一場大夢。李隆基如夢初醒。

乙未日天未亮,在陳玄禮整編的六軍將士護送下,天子帶著楊貴妃姐妹、皇子公主、楊國忠、高力士等近侍逃出了延秋門,向楊玉環老家川蜀之地西行而去。法駕方才西出都門百餘裏,至馬嵬坡,六軍將士突然止住不前。大家都心知肚明,安史叛亂並非安祿山一人之過,與楊國忠從中作亂脫不開幹係;潼關失守也並非哥舒之過,而是楊國忠讒言之過。本來眾人對他就心存怨恨,這一路上他們饑疲不堪,楊國忠還保持一貫作風,趾高氣揚、指手畫腳,引爆了眾將士心中的□□。他們把楊國忠圍起來,說沒有食物,讓丞相自己看著辦。楊國忠嚇得心膽俱裂,屁滾尿流地逃了。不知誰碰巧在軍中大喊了一句:“丞相欲與胡虜同反!”將士們全部衝過去,把楊國忠亂刀砍死,把頭用槍挑刺在驛站口,其餘部分剁成肉醬。

將士們把姓楊的男男女女都殺了個幹淨,但這些不夠解恨,犯駕才解恨,他們把仇恨的目光指向了貴妃娘娘。高力士勸誡天子,讓他賜死貴妃以穩定軍心。李隆基覺得一切都是他的過錯,楊玉環並沒做錯什麼,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說你們要殺便殺了朕。眾將士沉默了,陳玄禮帶頭說,那請陛下承諾永遠不與楊貴妃見麵,並昭告天下已賜死貴妃,我們便可接受不殺她。李隆基鬆了一口氣,與楊玉環依依惜別後,派遣一行人護送她去了東瀛。

馬嵬坡兵變後,天子繼續奔至蜀地,太子北上靈武。王室前腳離開長安沒多久,安祿山叛軍後腳趕到。天寶十五年六月,長安淪陷。裴僑卿一家人收拾好行囊,準備也奔赴靈武投靠太子。臨行前他們一家去桃源,準備接祖母逃離戰亂,但祖母臥病在床,沒有精力跟他們折騰,隻笑著摸摸羲嵐的頭:“你放心好了,祖母這地兒隱蔽,連點人煙味兒都沒有,豺狼是嗅不到的。再說,即便他們找到我,殺個沒用的病老太婆,恐怕他們還嫌鈍了刀呢。”

羲嵐握住她的手,愁眉不展道:“可是,祖母,您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