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且說沮授與眾人表劉昱為破賊校尉,行魏郡太守事。龐舒持了這份表章,由廖化帶了四五十騎護衛,星夜兼程,趕赴京師。

洛陽。中常侍張讓府邸。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太監一邊細品杯中的西域葡桃美酒,一邊在燭光下貪婪的賞看眼前這株兩尺高下的紅珊瑚。

龐舒在旁邊笑言道:“我家主公早就聽說張公為人雅致,特地購來這件南洋奇珍,命小人獻上,好使張公在操勞國事之餘有件稱心的物件把玩。”

張讓目不轉睛的盯著寶光流離的珊瑚寶樹,嘴裏應道:“明達有心了。某在京中也多曾聽聞他的名聲。此番他誅除叛黨,功在社稷,明日我當奏明聖上,厚加封賞。”

龐舒一揖到底:“如此就有勞張公了。”

看龐舒辭別,屏風後又轉出一個老太監來,卻是趙忠。張讓笑道:“趙公覺得這劉昱怎麼樣?”趙忠從袖中掏出一張帛書,遞給張讓道:“這是劉昱自黑山起事以來的所有詳細,以我看來,若以此人為將,不出旬月,吾弟之仇可報矣!”

張讓看了之後驚異道:“這樣說來風傳他善於用兵卻是不假了?”

趙忠點頭道:“不假!而且看他行事十分圓熟。送張公這件價值連城的寶樹,又送我金珠玉器,大將軍何進府上定然也少不了一份好處。”

張讓沉吟半晌,緩緩坐下道:“嗯。此人有勇有謀,為人練達,吾輩要善加籠絡才是。”

大將軍府。管家拿了一張名帖交給何進。何進掃了一眼,罵道:“這樣卑賤的人汝等也要來通報嗎?”管家慌忙將一張禮單奉上。

何進一看,禮單上寫著:五十斤重的上品原玉一塊;千年人參、首烏、雪蓮各一;南洋極品大珠一斛;另有七寶刀一口當麵獻上。

何進不由得回嗔作喜,使人將送禮者請入府內。

龐舒施禮見過何進,說了一番恭維的言語,又把七寶刀獻上。何進看了此刀,喜歡的緊,當即佩在腰間,滿口答應在朝廷上替劉昱美言不提。

次日朝議,靈帝看了沮授的表章,又怒又喜。怒的是王芬竟然聚兵三四萬人謀反,喜的是劉昱、沮授等人已然平定了這回叛亂。

“眾位卿家怎麼看?”

文武大臣見靈帝發話,一齊把目光看向了大將軍何進。何進出班奏道:“王芬謀反,當誅九族。合肥侯妄窺神器,理該賜死。冀州軍司馬劉昱率兵平定叛亂,有大功於社稷,陛下宜厚加封賞,彰顯忠義!”

靈帝點頭讚許,又有張讓、趙忠奏道:“劉昱本是楚王劉英的後裔,原係宗室出身,有勇有謀,文物兼資。先破黑山大賊孫輕,有惠於冀州百姓;又平王芬謀逆之亂,有功於國家社稷。其忠心可鑒,義勇昭昭,實乃宗室之榮耀,陛下之洪福。方今天下,多有蟊賊為亂,陛下正應該耀拔此等英雄,以收天下人心!”

靈帝聞言歡喜,想起奏章中有說劉昱是皇家宗苗,便急令宗正卿取宗族世譜來看,一看之下,按族譜排輩,劉昱正是他的族弟。不由得心中大喜,自思天下多難,有此良才,又是宗室,正好放心使用。當即口稱劉昱為禦弟,親手書寫聖旨一道:

拜劉昱為破賊校尉、都亭侯,領河內太守,行魏郡太守事。賜金甲一副,踢雪烏錐馬一匹,黃金千兩。使其統領冀州兵馬,與衛將軍何苗並力討伐白波賊帥楊奉。功成之日,另有封賞!

文武百官見這回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張讓、趙忠聯手保舉,況且劉昱確有大功於社稷,自然無人阻攔,皆都稱善。尚書鄭泰又保薦虎賁中郎將袁術前去襄助何苗,靈帝從之。

不過十日,龐舒與小黃門梁興賁了聖旨東出滎陽,繞道渡河,返回鄴城。

劉昱率領郡中官員,排香案拜領了聖旨,又重金賄賂梁興,具言沮授、張郃以及眾將的功勞。梁興言道靈帝早有口諭,他已深知眾將功勞,隻待破平楊奉之後,一並加倍封賞。眾將聽了,也覺得分外振奮。

此時的鄴城中,已經整編兵士三萬人,戰馬兩千餘匹。劉昱將禦賜的金銀財帛添了些龐舒貢獻的家資,全都分發賞賜軍中,於是士氣更振,皆願為劉昱效死,恨不得立刻開拔去河內與楊奉一戰。

劉昱見士氣已足,兵已堪用,就請沮授守鄴城,令張郃督運糧草,親自領兵兩萬發兵河內。

河內。白波帥楊奉、韓暹、李樂聚在一處,商議拒敵。楊奉道:“王芬謀事不密,已被劉昱、沮授誅殺,如今劉昱領兵兩萬,占了牧野。兩位怎麼看?”

韓暹笑道:“宋果將軍和胡才引軍五萬就抵住了何苗的三萬羽林精兵,難道咱們七萬兵馬還擋不住劉昱新聚齊的兩萬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