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2 / 2)

及到後來殺人逃亡江湖,屈身社會最底層,受盡蔑視折辱,看盡民間冷暖疾苦,倒是激發了他性子裏的逆反情緒。時時想要獲權取勢,逆天改命,收拾這被昏君閹黨佞臣叛賊糟蹋的破敗不堪的大好山河。

在馬上晃了晃腦袋,把這些舊年往事拋開,劉昱詢問道:“此處距離河內城不過七十裏了,公仁有何建議?”

他詢問的卻是身旁相隨的一個三十多歲的文士。這文士姓董,名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氏,舉孝廉出身,任巨鹿郡癭陶縣長,智略出眾,膽氣過人。由沮授推薦給劉昱,劉昱遂行了文書到巨鹿郡將他借調來軍中使用。相談之下,甚覺不凡,連稱得董公仁如久旱之逢甘霖。

董昭聞言,心中自然歡喜,又見劉昱文武兼備,心胸闊達,隱隱之間自有一股人主氣概,便也不吝學識,盡展胸中錦繡。

董昭聽劉昱問他,就笑說道:“可到前麵險要處下寨,然後下書楊奉,約他堂堂正正一戰就是。”

劉昱尚未說話,身後廖化不解道:“楊奉有七萬兵,我軍隻有兩萬,敵眾我寡啊?”

劉昱回頭笑道:“昔日北中郎將盧植以五萬兵馬困張角十五萬人於廣宗城,正是用兵不在多寡的典範。”

董昭點頭道:“我軍原是整編各地的郡兵而成,算不得精銳,行了這麼遠的路途都有些乏累,隻是來路上殺散各縣的賊兵,屢屢獲勝,這才保持了士氣不輟。若是延宕時日,知道賊軍勢大,士氣必然大損。依我看來,不如一鼓作氣,堂堂正正戰他一場。況且我軍有三勝,賊軍有三敗!”

“願聞其詳!”

“我軍雖寡,總還是各地郡兵集結而來,平素卻也多曾訓練,又加先前掃蕩河內幾縣叛軍屢屢獲勝,士氣正旺,以上中下分等,可算中兵;賊軍雖眾,卻是白波賊強拉民壯,呼嘯蟻聚的烏合徒黨,軍紀既不整,兵甲又不足,可算下兵。以中兵對下兵,雖寡必勝,此乃兵勝。”

“我軍高順將軍為人毅重,善用士卒,既勇且謀,深知兵法,堪稱大將。徐晃將軍武藝非凡,用兵謹慎,先求不可勝而後戰之,更兼軍法肅整,有前朝名將周亞夫風範。顏良、文醜二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雖古之召虎、惡來有所不及也,使為先鋒,無不可破。便是年隻十八九歲的元儉小將軍(廖化)也是膽烈逼人,英姿颯颯。反觀賊將,楊奉雖然誌大,卻無謀略;韓暹、李樂雖勇,一合可擒;至於宋果、胡才已被袁術所敗,其餘皆碌碌之輩,不足道哉。此乃我軍必勝之二,可謂將勝。”

“賊軍殺害長吏,搶掠郡縣,賊虐百姓,我軍奉天子明詔,討伐不義,解民倒懸,上應天意,下應人心。此乃我軍必勝之三,可稱義勝。有此三勝,何妨正麵一戰乎?”

身旁眾將聽的佩服,俱都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