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八百二十六章 諸子之上(2 / 2)

但因為學無涯牢記孔聖的話,都婉拒了諸子,說自己資質太笨,留下學宮就行。

如此,學宮諸家子弟不斷更迭,學無涯卻依舊在。

學無涯發現,不同的時期,哪怕是一家之言,也會出現互相矛盾的地方。

但學無涯耗費多年時間,將諸子言論整理,將那些相同的學說,一條條的進行歸納。

但最後,學無涯發現了一個,孔聖都不曾知道的秘密。

那就是!原來天下萬道,其實修煉的根本,其實都是一樣的,歸根結底,唯有四個字——逆天而行。

而所謂的“成聖”,其實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不斷的強大自身,對蒼天索要資源的過程。

而一旦自身足夠強大,不再需要對天索要資源之時,那就能擺脫天道的束縛。

到了這個境界,強者無欲無求,再也沒了凡塵欲望,也不會心生爭鬥之心。

廢話!凡人的愛恨情仇,都在天道規則之內,都是對天爭奪資源的過程。

聖人不需要這些,自然顯得超凡入聖,讓世人宛若神祗。

但聖人也是人,百年之後,聖人也會死亡,化為一杯塵土。

所以學無涯認為, 聖人隻是在百年之內,短暫擺脫了天道限製,卻依舊在天道規則之內。

想要徹底打破束縛,隨心所欲的話,唯有——屠天!“這學無涯其實並非庸才,他能將百家知識都吃透,雖說力量不如諸子,但其實他對世界的見解和眼光,其實已經超越了諸子。”

但看到這裏之時,葉秋不由微微頷首,對這叫學無涯的人,產生了幾分敬佩。

葉秋本就是孔聖的大弟子,七十二半聖的大師兄,當年孔聖在稷下學宮三年,葉秋也在此地求學。

葉秋長生而不死,但這隻是時間上的長生,對學術而言,卻並非如此。

一種學術從無到有,從混沌未知,逐步到建立框架,並推廣而被世人接受。

這個過程極為漫長,便是十萬年時間,可能都是短暫。

孔聖創儒家,他雖比葉秋年輕九萬多歲,但這思維的火花,卻足以堪比百萬年的大修者。

諸子百家的學識,葉秋都記在腦海中,可能比學無涯記錄的,還多至少百倍!但那又如何?

葉秋的腦海,隻是如一個無限量的硬盤,能大規模的存儲各種東西。

但將所有知識吃透,並進行歸納整理,還要另辟蹊徑,這就很困難了。

就好比在中原,哪怕是一個小學生,他無論想知道什麼,都可以上網搜索。

但難道小學生的學識和眼光格局,就能和那些科學家、國學大師媲美?

大師知道的東西,你是能網絡搜索出來,但如何整理和運用這些知識,並化為一套係統流程,你能做到?

葉秋有這個能力,但他所學浩瀚,他自然沒興趣,去整理歸納百家資料。

但學無涯,卻做到了!而且學無涯,還得出了屠天的結論,這非常了不起!那麼問題來了,學無涯接下來,他會如何抉擇?

如何去屠天呢?

帶著好奇,葉秋繼續往下看,臉色漸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