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腹部
腹部通常10節,少的隻可見3—4節。細腰亞目的第1腹節已並入胸部形成並胸腹節,第2節通常很小,或呈柄狀。雌蟲第7、8節腹板變形,形成產卵器。膜翅目昆蟲的產卵器極度特化,適於鋸、鑽孔和穿刺等,同時有產卵、蜜刺、殺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動物寄主食物的功能。產卵器的形狀變異很大,有的呈長針狀,有的呈短錐狀,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麵伸出,有的隻作為防禦器官而已失去產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節腹板及生殖節組成,生殖節主要包括生殖突基節、**、**腹鋏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隱藏於體內,一般種間變異很大,是種類鑒別的重要特征。
頭部明顯,正麵觀橫形,有時幾成球形,頸部細小,可自由轉動。觸角形狀多變化,有絲狀、棒狀、膝狀、櫛狀和扇狀等,通常以雄性為發達,多為13節,雌性較短,多為12節,少數種類節數減少到6—8節。複眼1對,較發達,位於頭部兩側。單眼3個,位於額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數種類單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為咀嚼式,各組成部分的形態構造以及下顎須和下唇須的節數、形狀、長短常可作為分類特征。蜜蜂總科的口器為嚼吸式,下顎、下唇延長成喙,用以采食花蜜。
膜翅目胸部
胸部包括前、中、後胸及並胸腹節。前胸一般較小,橫形或不明顯。頭與前胸之間有頸,有的前胸前緣明顯鋒銳,將前胸與頸分開,有的前緣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無溝縫,有的則有1對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縱溝,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圓形、三角形、卵圓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長或具叉狀突起。並胸腹節是由腹部第1節並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狀、大小、長短、傾斜度等變化很大。許多種類(細腰亞目)腹部第2節縊縮成細柄狀,稱為腹柄或“腰”。
多數種類都具有兩對正常的膜質翅,且前翅顯著大於後翅,僅少數種類的翅退化或變短。前翅前緣通常有翅痣,其形狀多有變化。多數種類的翅脈較複雜,縱脈多愈合或變形,並與橫脈圍成若幹翅室。對脈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學者意見不一,較常用的為康氏係統(stock和Ross係統)。有的種類翅脈極為退化,翅脈在膜翅目分類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胸足3對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種類的轉節為2節;有的前足腿節膨大,如腫腿蜂;有的後足腿節特別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種類;蜜蜂總科的後足則特化成攜粉足。跗節2—5節,末端具爪1對。
膜翅目腹部
腹部通常10節,少的隻可見3—4節。細腰亞目的第1腹節已並入胸部形成並胸腹節,第2節通常很小,或呈柄狀。雌蟲第7、8節腹板變形,形成產卵器。膜翅目昆蟲的產卵器極度特化,適於鋸、鑽孔和穿刺等,同時有產卵、蜜刺、殺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動物寄主食物的功能。產卵器的形狀變異很大,有的呈長針狀,有的呈短錐狀,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麵伸出,有的隻作為防禦器官而已失去產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節腹板及生殖節組成,生殖節主要包括生殖突基節、**、**腹鋏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隱藏於體內,一般種間變異很大,是種類鑒別的重要特征。
膜翅目廣腰亞目
腹部與胸部相接處不收縮為細腰狀,後翅至少有3個基室(中室、亞中室、亞臀室)。轉節2節。幼蟲植食性,具胸足3對,多數有腹足,但沒有趾鉤,可與鱗翅目幼蟲相區別。
ads集免費好書】關注v.x【】推薦你喜歡的,領現金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