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也正是因為看中他這一點,將他從翰林院一路提拔上來。如今這時候了,他卻做出此等事來,有些臣子們都懶得管他。
到底他是如今做了皇子門客也是無可厚非,可慕容翊軒並不買他這個帳,要做皇子門客也得做個堂堂正正些,卻偏偏在私底下玩這種上不得台盤的手段,真是有辱這探花郎之名。
這其他人被他一頓訓斥,真是麵紅耳赤汗汗水涔涔而下。
一時羞愧無比,隻得到頭便走。慕容翊軒毫不客氣,隻把人罵出了府門,也不叫人封鎖消息。隻是由著他們去傳,這不到半日的時候,京城裏被人傳遍了!
說這位當年陛下欽點的探花郎,替三皇子去做說客,可是卻沒能成功。想要去遊說攝政王,卻被攝政王一通大罵,罵出了府上狼狽而走。
一時間,朝臣百姓們都是議論紛紛,紛紛指責此人不忠不孝,朝臣們也借此大舉抨擊,其實對他們來說。接檔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隻是有些人做的事不曾被提到明麵上,而這位齊大人運氣不好,遇上慕容翊軒這麼個脾氣。被人罵的滿世界沒地方遮去。
那就隻得是牆倒眾人推了,就像廢太子,他做的有些是其他皇子不曾做嗎?
也做。
隻是他們不曾被人翻到明麵上,因此能夠暫時安定。
這消息傳到宮中皇帝聽了,朗聲大笑起來。
笑完了卻又將手上的折子一擲道:“好個齊裏,還是朕欽點的探花郎,還是朕親自閱卷,才提了他的探花郎,如今這還沒死呢,便巴巴的替他主子做事,吃著朕的俸祿,卻私下與皇子勾連,簡直罪無可恕,就如此這般,還想去遊說攝政王?攝政不把他打死,都已然是仁慈了!”
皇帝說著便下了旨意,將齊裏治了大不敬之罪,說他藐視君上其心可誅,著罷去官職,全家流放。
其實皇帝有更準確的罪名,可治他的罪。也不必全家流放。可是皇帝似乎就是想要做給他們看。告訴所有人,皇帝還在,還不是那些崽子們可以打龍椅主意的時候,至少他還有這個能力把控局麵,那些跟著崽子們妄圖想要一步登天,想要用力自己主子登上大位的臣子們,可得考慮清楚!
他可不是那昏聵無能的君王,更不是那病得起不來的老皇帝。
皇帝處置了這個大臣,卻第二道旨意處置了三皇子。因這三皇子門下素日多有門客,供養這些門客,便是一大筆的開銷,他門下也有些清客,有時會妄議朝政,大談國體,皇帝也是忍了他許久,隻是他行事,雖然張揚,可到底在皇帝派去的差事上,還沒有出什麼大的問題。
因此皇帝一直忍著他,可是他養的這些清客有時高談闊論,有時憤世嫉俗,實在是很不成樣子。有些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裏,也覺得不中聽。
可到底也不過是幾句話,皇帝還要和天下文人計較,那實在也是有失身份的事。
這道都也罷了,偏偏三皇子把爪子伸到了皇帝身邊的文官身上,這一下子可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