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滸出來之後,神情便有點恍惚,回到家裏時,他才喃喃自語道:“陛下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看不懂啊……”
在他乖乖閉門,等候下一次出海的時候,五軍都督府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聖旨。
“隆平侯張信接旨!”
太監眼皮一抬,便看到了匆匆趕來的張信,等到對方跪下時,太監很是驚訝了一番,不過職責在身的他,也沒有驚訝多久,開口便念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俺漢人一直皆在地麵,從未涉足海洋,如今俺子高燧出息,拿下了倭國,並得到了駐軍之權,俺思來想去都覺得,這倭國形勢複雜,非親信不可任。
恩張之前曾救過俺,乃是俺的恩人,就令你去掌管倭國的那一攤事吧,不要給趙王好臉色,讓他好好想想為啥。
三寶給俺寫的仔細點,記住了,一定要告訴張信,若有不聽管屬者,將大法度治他!”(注1)
這封聖旨俺來俺去,粗鄙不堪。
但張信可不敢計較,恭恭敬敬磕過頭,他雙手高高舉起,緩緩地接過聖旨,期間一點事情都沒有發生之後,這才鬆了口氣道:“臣,領旨謝恩!”
對於一個隻是報個信就拿到侯爵的家夥來說,時時刻刻都得小心謹慎,否則必有災禍。
這是張信的了解。
或許以後他需要改變,但是現如今,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乖乖聽話,這比什麼都要好。
……
這段時間以來,柳滸的心思都難以安定。
朝堂上,諸多大人都快要吵翻天了,甚至於有些人還偷偷摸摸地在家裏諷刺朱棣,令這位永樂帝無比的惱火,險些用出血腥手段。
幸好,最終他老人家克製住了。
不過那些人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凡是唇槍舌劍的家夥,都被錦衣衛記錄了下來,隻要之後朱棣的位置穩固,他們就會完蛋。
“可跟我沒有關係,千萬別找上我……”柳滸在家裏,戰戰兢兢地等待著出海的日子。
朝堂上,他真的不敢摻和進去。
甚至於他爹柳升都不敢摻和,就更不要說他了。
這也讓柳滸更加堅定了要隨著朱高燧一路混到底的打算,起碼在海外自由,也沒有那麼多驚悚的事情會發生。
在京城這段時間裏,他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嚇死了。
晚上睡覺都睡不好,仿佛隨時都會有一些朝廷官員會把事情帶到他的腦袋上,然後他的腦袋就會搬家。
終於,十幾天之後,出海的日子到了。
之所以會需要十幾天,是因為張信需要調動兵馬,前期一共兩萬四千人的隊伍,被他調集的井井有條。
張信雖然是因為救了朱棣一命而上去,看起來就跟個廢物一樣,但是別忘了,曾經他可是都指揮僉事,正兒八經的三品大員。
都指揮僉事,所要負責的事情主要是屯田、訓練、司務等諸多事物。
可以說,這就是明朝的一路將軍了。
也正因此,兩萬四千人的隊伍對他來說,真不算什麼。
“此去海外,一別或許會多年,還請隆平侯多多關照。”柳滸上船之後,整個人都鬆懈了下來,在看到張信之後,連忙跟對方問好。
可惜的是,已經了解了朱棣想法的張信卻根本沒有搭理他。
這幾天裏,張信一直都在思索那封聖旨上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他對於朱棣,嚴格意義上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不要給趙王好臉色,這就說明,陛下對趙王有所不滿,隻不過卻沒有到極端,同時由於這件事,陛下對趙王的關注度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