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上來的其他表現不那樣出眾,比較平庸的一百三十名當地青年,張立新把這些人歸為“預備戰士”。夜晚並不同宿,隻是接受新生營正式戰士派遣人員的“夜管”,隻有白天訓練的時候才在一起。
這樣一來,整個“新生營”至少就有了“加強連”的架子,將很多輔兵、輜重兵性質的人編入正規部隊以提升這些人的榮譽感,是張立新吸取曆史經驗教訓很早就有的想法。隻是當年在登州威遠營中誕生出不少矛盾與問題,自己當時做為主將沒經曆管那樣係的事情。可是如果自己僅僅作為一個“加強連連長”來說就完全另當別論了。
將訓練和戰陣閱曆乃至“資曆”都完全不相同的人編入一個連之後,很快也就出現了各種問題。首先就是河間府募集來的那些“老兵”中有人擺資格,拉幫結夥打罵新兵。為了防微杜漸,哪怕並沒有造成多嚴重後果,張立新也堅決將犯事兒的四名所謂的“老兵”當眾之下宣布開除出新生營隊伍,同那些沒有被選上來的當地人一樣歸為“民夫”,並緊閉十日。
“大家有的人來自保定府本地,有的來自河間,還有的來自更遠一些的地方。因為地域封閉而限製流民從而有了各種不同的口音。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我們是或者至少曾經是全天下遭受苦難和盤剝之人中的一員。我不希望:有人將這民間一些卑微惡劣持強淩弱的習慣帶入隊伍之內。倘若有人屢教不改,就不是像之前那幾個人一樣了。因為你們能為了小團夥、小圈子內部的利益其他新人,而沒有一絲理想和大義,戰場上也很有可能成為整個隊伍的害群之馬。。。”。
在隊伍展開操作投石機、火炮之類技能訓練的同時,張立新並沒有忽視如同之前那樣對整個隊伍展開循序漸進的政治宣傳教育。因為此時的張立新意識到:如果不能在這些人當中盡快的讓個別優秀者誕生出來成長起來,整個隊伍的規模也就很難再鞏固的提升了。
整個隊伍因為擴充不可避免的回帶來戰鬥力與質量的下滑,即便采取種種方法這也不可能是十天半月之內一蹴而就的事。不過讓張立新比較欣慰的是:自從在河間營城內獲得了不少軍匠,在這滿城縣又獲得了一些匠人與資財之後,專門的工匠隊擴充到了四十多人。從手藝到條件都比正月以前的時候大為改善了。崇禎元年舊曆二月還沒有結束就按照張立新在登州最初的時候一些負責鑄炮之事的經驗試製出八輛“聯裝銅炮”每輛可以可以將四門三十幾斤大概二十公斤重量的青銅小炮以一定的角度分散開來以覆蓋更大的範圍,盡量避免遇到敵方馬隊的時候霰彈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