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2 / 3)

高祖母在涼州居住的時候,沿著喀斯特地貌居住,到了石溪鎮,喀斯特地貌少了,偶有一處,被強人占領了,沒有剩餘了。碉堡處於山腰,站在路上看不見。平時大家居住在碉堡裏,不會有人來侵擾。營盤腳森林密布,參天大樹多,不計其數。老鷹在天上飛,野雞在林野鬧,兔子在山間跑。偶爾,還有豹子老虎常在山腰出現。

老天天和她的兒女守在營盤腳。靠山吃山,靠水水吃水。一住多年,如今已是一百年。營盤腳的地理位置非常好,簡直是易守難攻,兵家必爭。

波濤洶湧的石溪河從壩子裏奔騰而過,雄偉壯觀,沿途流過平遠,豐家,淌到遠處去了。

這是源起之一,石家發跡還源於這樣一件事情。

清順治帝時期,一來是發生瘟疫,二來是發生災荒,天底下都是流民。石溪趕集,宣傳散粥的布告滿街都是。

好事生非的群眾圍在邊上議論。大清朝一開始就發生瘟疫,將來會怎麼樣,天知道啦。

老太太正當年壯,四十多歲的樣子,毅然注冊了石家營盤及其周圍人口的管理權。開始的幾年,石家營盤居住的人戶不多,老太太和子女既要散粥,又要維持生計,生活拮據,每年不是要交這樣的稅要交那樣的稅。過了幾年,流民又多起來,許多人居無定所,高祖母拖兒帶女去各個大地方收留難民來石家營盤居住,有妻室的幫助建屋子,沒有娶到媳婦的四處幫人家牽線搭橋,娶到媳婦。失落無人認領的孩童高祖母收來做子女,石家營盤很快煙火興旺起來,人口多達兩百多戶,幾千人。高祖母親自帶領農戶春種秋收,每年交給衙門的稅糧高達萬石之多。

衙門幾次更換地方主簿,沒有把高祖母撤換下去,相反更加看好石家營盤,派了衙役來幫忙協助收稅。不幾天功夫,石家營盤腳大河邊蓋起了一排長長的大瓦房,最重要的一間瓦房的大門上掛著石溪衙門幾個大字,附近幾個營盤的稅收都統一安排交到石家營盤來,再由石家營盤的丁壯負責送往八十裏路外的石溪衙門去上繳。

丁壯派下來那幾天,協助搞生產的祖父給他的母親高祖母建議說,石溪衙門派了那麼多人來難道不怕人家把你的實權削掉嗎,高祖母說怎麼不怕,你看咱這麼多糧食,這麼多人口,一旦歸了人家管,心裏就一下子空空落落起來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怎麼辦呢,祖父說不如咱也訓練一批丁壯自衛吧。第二天石家營盤開始借故練早操訓練民兵了,人口多大家實行輪流製,每天出操兩百人。果不其然,過了幾天,衙門派了二十多個衙役下來協助收稅,人一下子站滿了稅務處。地方稅務交接第一件事情是舉行升龍旗儀式,升龍旗儀

式前主簿高祖母站在高處向群眾宣讀了交接講話,一千多群眾站在場壩圍觀升龍旗儀式。

石家營盤雖然有人當了主簿,一時還找不出個秀才出來。

石家營盤從此特別注重搞教育。

石大人讀書的時候,高祖母已經很老了,權利交卸後家裏單單獨獨過生活,有時候生活拮據,一日三餐大多時候吃的都是土豆,一個星期才吃得上一頓苞穀飯,苞穀飯是石家營盤最高檔的東西了。大米,麵條,高檔的食物基本吃不到。高祖母還是每天給石大人煮一個雞蛋吃了去上學。誰料以後當了學令官,卻不知道珍惜。

石邦德讀書的時候,高祖母還是派了幾個眼線陪著去讀書,眼線在學令府外麵賣冰糖葫蘆,石邦德在府裏讀書。

石家營盤離石溪很遠,往來極為不方便,要趕半天馬車,去的時候又是人又是貨物,一輛不夠用,往往是兩輛馬車,前麵一輛載人,後麵一輛裝行李,糧食。載人的車輛輕,跑得快,先送他去讀書。

有一次石邦德口渴了,亂舀了人家缸裏的水喝,被打了一頓,還是學令大人去說情,人家才放人。

讀書的時候,交的朋友比較多,請同學來吃飯,沒有多長時間把糧食吃完了,派回去運的奴才遲遲不來,餓得大家飽一頓饑一頓。

有一回路上遇到山賊,把帶來讀書吃的糧食搶光了。家丁回來報信,家裏說過幾天請人去剿匪。

石邦德父親大老遠快馬加鞭趕來解決,到官府報案,官府的人要收三隻羊才準入山剿匪,算作是盤纏費。雖然批準入山剿匪,當地衙門一兵不出,入山剿匪的人自備,死了人衙門不予追究。

石父說回去準備準備。準備了羊,糧食剛收獲,雖然很多,沒有喂過羊,哪裏去找羊呢,想去想來,打算賣了糧食去牲口江看看,那兒的牲口市場大。

牲口江果然是一個繁華的地方,不但往來販鹽做買賣的馬幫駝隊多,賣羊子的人不計其數。

牲口市場,石父一邊看,一邊問毛羊多少錢一隻。

賣羊子的大多是一些披著羊毛氈的土司,平時山裏放羊,見識少,趕鄉場講話來也羞羞答答。

土司把羊放到一塊兒來,讓人們看羊打架兜生意,圍觀的人叫好起來,叫好聲人聲鼎沸。

羊鬥了一場又一場,誰的羊鬥輸了,打酒給贏的羊的主人喝。

石父問,羊是買來賣的。

主人家說,兄弟,這些羊可能不是攆來賣的,攆來走過場用的,賣的在另一邊呢。你去問一下再做決斷。

石父找了邊上圍觀的老花苗來問,老大哥,你的羊是攆來賣的嗎。老花苗回答說,一邊端著一個酒杯砸吧著酒,不是賣的,你看羊的角上不是掛有標誌物嗎,牽來打架兜生意,每打一場都有人押注,多則三五銅錢,少則一枚,總之不會少錢。石親又問,賣的是哪一種,哪裏可以買到。

老花苗指了指不遠處一大群一大群的毛羊,告訴說那些羊才是攆來賣的羊。

石父選了五頭,用細繩子牽上,沿著蜿蜒的馬幫路回家來了。用馬車裝上,帶著幾百個家丁匆匆忙忙趕去剿匪。

拿山賊那天,石溪衙門派了五十多個兵來幫助剿匪。大家在山口,擺了個祭壇,裏麵點上了香燭,石父帶著隊伍拜了三拜,然後轉身對大家說,將士們準備完畢了嗎,隨咱去拿山賊去。

丁壯以及官兵一聲喝道,是。於是一班人馬扛著官刀,從山腳出發,爬上山去抓山賊。

大家行了三十來裏路時,累了,在半路上坐著休息,還沒有見到山賊,麵麵相覷的問,山賊的老巢咋還沒有到,莫不是騙人的吧。石父決定派個先遣隊去探探敵方情況。於是親自帶頭,三個士兵隨後,偵查敵情去了。

沿著一條大河下去,翻過了幾座山,大約走了一個小時的樣子,已是中午的樣子。士兵問,還有幾裏地,石親說可能還有一來裏,不遠了。